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基

发布时间:2017-12-10 13:39

  本文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基础、步骤与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美联储 货币政策 量化 金融危机 宽松 美国经济复苏 失业率 退出 低利率政策 中国经济


【摘要】:正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的重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联储在2009年3月启动了第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1),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QE4。总体来看,2013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下降的速度也快于美联储2012年年底的预期,通胀水平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的逐渐夯实,美联储也开始逐渐将量化宽松政策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7.12
【正文快照】: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的重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联储在2009年3月启动了第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1),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QE4。总体来看,2013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下降的速度也快于美联储2012年年底的预期,通胀水平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3期

2 马晓曦;何婷婷;;思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J];中国金融家;2011年06期

3 ;扼住量化宽松的咽喉[J];甘肃金融;2010年11期

4 马煜婷;;量化宽松:美元强心剂还是注水剂[J];经济;2011年Z1期

5 王海;;纠结的量化宽松政策[J];南风窗;2011年01期

6 谢贵章;余永华;;浅析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7 卢栎仁;朱社员;;美联储两轮QE时期美中两国经济特点分析[J];产权导刊;2011年06期

8 王艺静;;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国际贵金属市场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9 杨琳;;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原因、效应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10 刘勘;;警惕美元再度走强的风险[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张晶;刘雪静;;本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对美联储利率调控政策的反思[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3 刘常荣;;高度警惕和谨慎应对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灾难性袭击[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4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主父海英;;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剖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6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念斋;;加强科学决策,提高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业银行 蒋舒;2011年美元积蓄反转力量[N];中国证券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量化宽松”谁遭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伯南克“黔驴技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金百灵投资 秦洪;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 流动性泛滥格局延续[N];证券日报;2010年

5 刘晓忠;靠通胀维持增长幻觉得不偿失[N];证券时报;2010年

6 蒋旭峰 刘丽娜;美联储将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沈明;欧盟如期加息 美元能否成最后赢家[N];证券日报;2011年

8 苗燕;美联储降息 国内货币政策承压[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记者  王丽娜;美联储第15次加息几无悬念[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执笔记者 尚军 参与记者 牛海荣 蒋旭峰 李明 王亚宏 刘恺 陈寅;美第三轮量化宽松预期升温[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7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8 曾华珑;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悦;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鞠安深;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3 秦楠;新经济时代的美国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孙文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晶;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6 虞斐;2007-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志鑫;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雪娜;货币政策规则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7年

9 高岩;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形成、影响及对我国的警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进;美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及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7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