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5 15:17

  本文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抚育负担 养老保险制度 居民储蓄率 系统GMM


【摘要】:居民储蓄持续升温与人口年龄结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很大关系。利用1994—2010年中国省际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发现:家庭支出结构的"远期化"和内生性劳动供给等原因,使少儿人口抚育负担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为正;作为"非生产性"的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则倾向于抑制储蓄;养老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没有纾解居民对于未来养老的担忧,进而并未起到给储蓄降温的目的。因此,弱化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并不能降低当下的居民储蓄,而延迟退休年龄、挖掘适龄劳动人口消费潜力、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降低不确定性,对降低高储蓄率则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人口年龄结构、高储蓄率与外贸失衡的传导机制与相关政策研究”(11CJY0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22;F842.6
【正文快照】: 一、导言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即便是在征收利息税、鼓励个人信贷消费的刺激下,储蓄存款依旧连年攀升,居民对储蓄可谓“情有独钟”。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高达25.2%,城市居民储蓄率为30.5%。①储蓄高悬、消费乏力对投资和出口形成倒逼,“高储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燕绥;张芳芳;;不同的老龄化,不同的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2 顾海兵;张实桐;;试论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水平的不相关[J];经济学家;2010年01期

3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4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5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7 程令国;张晔;;早年的饥荒经历影响了人们的储蓄行为吗?——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一个新解释[J];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8 汪浩瀚;唐绍祥;;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9 刘生龙;胡鞍钢;郎晓娟;;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10 胡英;;中国分城镇乡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探析[J];人口与发展;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茹;黄美灵;;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2 朱铭来;奎潮;;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3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5 邢志平;;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研究——基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张成华;郑则文;;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7 李俊青;袁宏运;柯力涵;;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方式精算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8 崔世良;代群;赵飞;;“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9 胡秋明;;养老金制度运行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10 李魁;;劳动力负担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猛;社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军;;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储蓄效应[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2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3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4 刘长生;简玉峰;;寿命预期、教育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5 王晓霞;孙华臣;;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6 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7 沈坤荣;谢勇;;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997~2008——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8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9 蒋云峗;;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代际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1期

10 王祖祥;张奎;孟勇;;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J];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旭;;中外储蓄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1985年01期

2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3 李澄路;王东辉;;对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6期

4 乔虹;宋宇;;中国的储蓄率及其长期走势[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1期

5 陈新华;;关于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几点认识[J];金融与经济;1992年05期

6 李成;王焱;;居民储蓄与股票市场联动的实证分析[J];河北金融;2007年07期

7 叶琳琳;;中国城市化与居民储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2期

8 陈婉婷;;居民储蓄率下降的原因、长期影响及对策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9 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杨勇华;吴有根;;关于我国居民储蓄高低问题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洪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应对金融危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艳;中国高储蓄率引起世界关注[N];中国保险报;2008年

2 姜凌云;高储蓄率折射国民消费信心不足[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金铎;增加公共支出可有效解决经济失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韩馨仪;储蓄“悖论”:“负利率”了为何还存钱?[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资本流动变化折射储蓄与投资动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董素玉 聂焱 刘菊花;14万亿存款掀不开消费盖子[N];文汇报;2006年

7 李扬 殷剑峰 刘煜辉;两个基本方略应对当前流动性过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董素玉 聂焱;人均存款超万元 为何还紧捂钱袋子[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高健;专家判断美元汇率中期贬值风险大[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货币泛滥之下投资如何跑赢M_(2)[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行伟;中国居民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2年

2 崔凯凯;居民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森友;证券发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武荣;中国居民储蓄率变化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吴平凡;我国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雅静;从消费需求角度解读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崔玉婕;中国居民消费率和储蓄率关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孟毅;我国居民储蓄的时间序列建模及预测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芦东;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29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