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的试点情况及展望
本文关键词: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的试点情况及展望
【摘要】: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是上交所推出的创新业务。自2011年推出以来,在客户准入条件、交易期限、试点券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标的证券范围狭小、证券折算率低、业务模式导致的税收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制约了业务的发展。采取客户准入条件放宽、试点券商扩容、加强沪深交易所合作、税务机关认定业务性质和改变业务模式等措施,可以拓展该项业务的客户群体,提升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作者单位】: 德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导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是上交所于2011年推出的一项创新业务。该业务通过场内交易来实现个人和企业融资需求,其服务对象是持有沪市流通股权并具有融资需求的投资者。自2011年推出以来,试点券商逐步扩容、参与客户稳步增加,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日益成为证券公司发挥资本中介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善卿,李丹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国际比较及存在的问题[J];决策借鉴;1997年04期
2 陈敏;;申银万国的投资银行业务[J];资本市场;1997年Z1期
3 高凤清,张桂梅;试析90年代日本证券业危机的原因[J];黑龙江对外经贸;1998年06期
4 尚霞;上海财政证券公司是怎样培养人才的[J];经济世界;1998年06期
5 熊韦;银行代理证券公司保证金存取网络系统设计[J];中国金融电脑;1998年11期
6 陈朝阳;美国四大券商业务发展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02期
7 ;关于唐嬉春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1999年11期
8 ;关于核准武汉证券公司增资改制的批复[J];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1999年02期
9 王玉春;把握当前时机 进一步确立上海作为国内证券市场中心城市的地位[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09期
10 唐钰琳;马来西亚证券业合并“大蓝图”[J];新金融;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怡;;证券公司投资组合市场风险与适足资本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冯国荣;;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思路[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3 ;证券公司研究咨询业务发展的几个问题[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4 ;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探析[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5 陈平;;对《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研究:南方证券接管案》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6 刘军航;赵惠芳;姚禄仕;;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与亏损的关系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对证券公司经营的影响[A];证券业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2年
8 梁军;;实现业务转型 适应市场发展——浅谈证券公司及营业部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何诚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整合路径[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栾光旭;;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洁;如何看牢保证金:银行独立存管模式存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本报记者 马宏建;券商试水创投是机遇也是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侯捷宁;积极推动券商IPO和借壳上市[N];证券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侯捷宁;单一客户融资融券上限0.82亿元[N];证券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闫立良;风险券商救赎进入冲刺期[N];证券日报;2006年
6 侯捷宁;证券业招兵买马迎接新机遇[N];证券日报;2006年
7 潘霓;券商借力上市做大做强[N];证券日报;2007年
8 侯捷宁;尚福林:证券行业风险得到有效化解[N];证券日报;2007年
9 婕宁;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要纳入常规监管轨道[N];证券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牛丽静;大限之日 湘财证券敲定“自救”[N];财经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刘加;证券公司市场营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刘增学;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伍兵;中国证券公司投资行为偏差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何晓斌;中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刘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8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张志红;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白云;基于DEA原理的我国证券公司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梁健佩;招商证券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锦旗;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朱建军;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马文海;齐鲁证券公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伟;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陶巍;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定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马成;入世后我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魏晋才;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02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0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