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理论的一个新探索
本文关键词: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理论的一个新探索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汇率为核心变量,通过引入双均衡模型来研究一国长期的最优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由一国的外部收支决定,但仅仅为实现外部平衡而确定的外汇储备是否就是最优的呢?本文通过定义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界定了内部均衡的概念,并证明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并不总是能同时达到。那么,一国若要维持长期稳定的增长,就势必需要兼顾内外双重均衡,这就影响了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决定。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即是实现双重均衡时的储备规模,或者是外部失衡可维持前提下经济持续增长所对应的储备规模。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5JZD0012)的扩展成果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近年来,由于出口的增长和国际直接投资(FDI)流入的不断增多,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从而使得外汇储备不断积累和增长,从1999年的1546.75亿美元一直增加到2011年的31811.4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66%,已经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在不断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素梅;周光友;;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述评及新进展[J];上海金融;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成;刘生福;;中国巨额美元储备的财务收益与成本匡算[J];上海金融;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争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增速的不合理性[J];财经研究;2003年06期
2 刘莉亚,任若恩;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3 刘艺欣;;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吴念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兼论储备是否越多越好?[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5 史祥鸿;;基于现行汇率制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6 王群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7 孔立平;;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8 李石凯;;外汇储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J];经济导刊;2006年10期
9 叶永刚;熊志刚;张培;宋凌峰;;基于抵补风险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J];经济管理;2008年06期
10 刘斌;外汇储备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亦君;;外国直接投资流人增加对我国内部和外部均衡冲击过程的一般模型——兼论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扩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成;刘佳;;汇率制度:变迁轨迹与经济绩效[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国林;;斯旺图分析框架及其修正[J];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02期
4 张宏丽;现阶段我国金融政策的组合效应[J];人文杂志;1998年03期
5 李云晖;戴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决定及对经济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6 余霞;余玲;;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7 李成;蔡达建;刘佳;;对我国汇率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07期
8 韩莉;;对中国“米德冲突”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9 廖志刚;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06期
10 潘彩虹;人民币均衡汇率变动趋势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范恒森;;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问题研究[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2 丁骋骋;;外部均衡与人民币汇率制度:一个分析框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晓欢;;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启示[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7)摘要[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剑虹;钱晓勤;陆宗仪;;高新技术产业化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臧学英;;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其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郑任和;周永章;;东莞农信社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应对战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8 陈胜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发展方式评析——兼评“中国模式”的讨论[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纪宏;王瑞泽;;动态不一致性理论与当前中国汇率政策[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科;新基金将会主导三季度[N];民营经济报;2006年
2 江苏天鼎 秦洪;和谐社会目标助推A股牛市[N];南方日报;2006年
3 渤海证券;水务蓝筹行情呼之欲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江苏天鼎 秦洪;和谐社会目标指引新投资方向[N];证券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夏峰;渣打:QDII年内无助恢复中国外部平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张晓静;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N];国际商报;2007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巍柏;“牛市”财富或将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吴敬琏;增长方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N];财会信报;2008年
9 银河证券 王群航;华宝兴业先进成长基金[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林旭;樊纲:目前不宜继续出台紧缩政策[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年
2 秦培景;人民币汇率、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3 姚大庆;美元霸权体系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朴松花;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与区域金融[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作章;日元汇率升值趋势与日本经济内外均衡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8 窦祥胜;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凯波;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亮;基于投资角度的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覃红;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刘利恒;经济增长方式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莹莹;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6 张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杨晓娜;技术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李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柏鑫;外资、外贸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10 柳现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现过程及其就业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0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2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