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管理

发布时间:2017-12-26 02: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管理 出处:《东岳论丛》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中国式影子银行 风险 管制


【摘要】:"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所组成的一个信用中介体系。而中国式影子银行实质上是在利率双轨制和信贷资源稀缺性背景下,承担了连接货币市场与存贷市场功能的中介运作体系,是对传统银行信用扩张渠道的变相替代或补充。本文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及其特征及在在缺乏有效监管和法制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及管制建议。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影子银行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后来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而逐渐形成体系。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在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卡利提出的,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年02期

2 陆岷峰;张惠;;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金融纵横;2012年05期

3 陆畅;;影子银行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及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俊龙;曹巍;;浅析中国的影子银行[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9期

2 肖书畅;;影子信贷市场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2013年22期

3 赵方方;;信用风险视角下影子银行风险的防范及其监管[J];对外经贸;2013年04期

4 刘涛;;影子银行发展对新疆金融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2期

5 马春芬;;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3年08期

6 施蓓;彭李斌;唐岳辉;田绿莎;;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分析——以理财产品为例[J];金融经济;2013年18期

7 蒋铭;杨海霞;秦燕妮;;浅谈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3年18期

8 李文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探析[J];企业研究;2013年22期

9 唐亚军;汪丽;;影子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年3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璐;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汪小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奇;;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2 黄益平;常健;杨灵修;;中国的影子银行会成为另一个次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3 罗建华;黄玲;;中小企业非正规金融内生成长分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1年01期

4 何德旭;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5 刘纪鹏;岳芳旭;;“影子银行”路在何方[J];经济;2011年12期

6 秦岭;;美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法苑;2009年02期

7 李东卫;;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11年04期

8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9 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10 杜亚斌;顾海宁;;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志华;温英杰;;金融国际化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6期

2 王莉姗;;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2期

3 詹国林;何唯;;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4 李晓红;王瑞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探析与防范[J];今日科苑;2009年18期

5 汤晓阳;;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风险规避[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5期

6 张心泓;;契机与风险并存——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J];会计之友;2011年20期

7 董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风险研究[J];经济界;2006年01期

8 王昕;;利率互换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1期

9 仪明金;郭得力;王铁山;胡啸兵;;商业银行的全球化风险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8期

10 范敏娟;;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钦先;;以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筑中国的银行体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2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吴玉奉;;西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3 杜莉;冯积慧;;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与规范路径之一——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4 张清元;;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王爱民;;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与潜在危机管理策略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建设银行北京朝阳支行课题组;刘惠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7 钱智;徐小乐;;论产业转型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规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孙世强;刘云;;影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效率的因素分析[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10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蕾;QDII投资开闸一举两得[N];证券时报;2007年

2 赵玉睿;银行体系并购实现路径分析[N];金融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景莉;集中运作稳赢高收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市场利率分化现象亟待调整[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石朝格;银行业进入“主动负债定价时代”[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禹刚;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唐福勇;银行流动性“困境”中的“两难”出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段亚伟;商业银行应以多元化资产结构应对公司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9 石朝格;商业银行资产运用该如何落子[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洪莉;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监管的原因浅析[N];宜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林榕辉;中国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直接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龚谊;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5 王占峰;商业银行多维度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陈阳;中国有效金融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和智;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邵平;商业银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王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完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陈芳芳;中国商业银行的政府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颖;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李聪;有效降低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莉莉;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及法律防范[D];复旦大学;2008年

8 倪泽强;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安徽大学;2005年

9 张洁;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鲁丹;多元化经营能降低银行风险吗?[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5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35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