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本文关键词:股权结构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出处:《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周期 银行信贷行为 贷款期限结构 股权结构
【摘要】:基于我国32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行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应,并考察了股权结构变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短期贷款占比则与之相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国有股占比的提高均会强化银行信贷总量增速的逆周期性,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则会弱化该特征;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银行会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外资股占比较高的银行则会削减短期贷款投放规模。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unbalanced panel data of 32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the past 2003~2011 year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sponse of bank credit behavior to macroeconomic cycle change and examines the impa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change o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tal credit growth and long-term loans accounted for showing a trend of counter cyclical characteristics, short-term loans accounted for the opposite; the proportion of the first largest sharehold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will increase counter cyclical strengthen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bank credit,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ownership it will weake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conomic down cycle,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in banks will increase long-term loans, foreign shares accounted for relatively large banks will cut short-term lending sca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完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AZD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研究-基于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视角”(项目编号:12&ZD04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与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研究”(项目编号:10JJD790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83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努力摆脱经济衰退阴霆的同时,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中,银行信贷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正反馈机制被普遍认为是加剧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Bemanke和Gertler(1959)、stol: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潘敏;张依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研究——基于股权结构异质性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年10期
2 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缓冲、信贷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3 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4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5 彭建刚;钟海;李关政;;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亲周期效应缓释机制的改进[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6 林江鹏;熊启跃;;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应及其传导特征分析[J];求索;2011年05期
7 潘敏;缪海斌;陈晓明;;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陈雨露;;后危机时期货币金融稳定的新框架[J];中国金融;2009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红;;逆周期监管工具、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理论述评、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3 陈华;刘宁;;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与逆周期监管工具研究[J];创新;2011年01期
4 闫海;;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创新[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5 胡援成;张文君;;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信贷风险[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6 杨霞;游怡;;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及其监管改革[J];财会通讯;2011年30期
7 黄溪;周晖;;中国保险业顺周期性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8 陆静;张佳;;中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9 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形成机制及其逆周期监管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0年08期
10 刘锋;;国际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静如;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负债表波动性的影响[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非;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天祀;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郭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川;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监管顺周期性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平方;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党莉;我国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雷建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黄华盈;保险业顺周期的机理与缓释措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吴冠;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付刚;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审慎性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汤倩倩;弱化我国商业银行顺周期效应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黎黎;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银行业逆周期监管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知;;经济刺激计划与银行信贷增长[J];银行家;2009年07期
2 彭建刚;屠海波;何婧;周颖辉;;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在违约概率测算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3 赵锡军;王胜邦;;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中国实证分析(1995—2003)[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4 章晟;李其保;;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5 杨有振;赵瑞;;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与股权结构: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与证据[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6 张宗新;徐冰玉;;监管政策能否抑制商业银行亲周期行为——基于中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7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8 储著贞;梁权熙;蒋海;;宏观调控、所有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9 马明和;王宇伟;;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货币迷失、非FDI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问题[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10 王宇伟;范从来;;收入分配差距与交易货币需求关系的协整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作诗,李善杰;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经济周期规律[J];开放导报;2001年08期
2 徐向真;;基于经济周期发展的审计制度研究问题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吴本龙 ,朱雪海;经济周期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1993年04期
4 ;转变的环境与决策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5 薛敬孝,黄名坤,吴忱;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王明明;信息产业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0年07期
7 薛吴健,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8 袁涌波,汪晓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调控[J];经济纵横;2004年03期
9 顾海兵,周智高;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10 周克,刘彤;中国近期宏观经济走势的周期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琨;候宇;;股权结构对公司市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王俊秋;张奇峰;;治理环境、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南雁;张俊瑞;;股权结构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一个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艳春;;从股权结构看子公司的股权管理[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成隆;纪信义;李欣蓉;;公司股权结构与创新活动绩效之关连性分析:中国新兴市场[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陈汉文;刘启亮;余劲松;;国家、股权结构、诚信与公司治理——以宏智科技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陈春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姚燕;王化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长期财富效应——基于我国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港;应益荣;;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回归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金瑞期货 王宏友;当前通胀条件下商品期货价格的演变[N];期货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树成;当前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中国期货行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清;探底成功 拐点将现[N];华夏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林纯洁;追赶经济周期 欧央行升息步伐或加快[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王蔚祺;经济周期与美错位 海湾国家酝酿本币升值[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连城;本轮周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张德宽 王 强 刘 毅;新一轮经济周期需要新的动力机制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延长经济扩张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陈来;经济周期支持股市上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张春兵;蓝筹股,市场永恒的爱[N];上海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天虹;投资者法律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金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奎;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D];复旦大学;2004年
4 胡洁;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周国林;公司内部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沈维涛;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刘洋;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严武;公司治理研究: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夏文贤;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与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张远;合资企业股权结构与文化差异的成因与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畅博;基于经济周期的铁路货运量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邵淑贤;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忠伟;我国经济周期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4年
7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王凌云;论经济周期与市场经济的本质性联系——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的再认识[D];河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3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3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