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 出处:《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基于相关的经济理论,应用数据分解方法,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分解出随机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度量随机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短期与长期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1)样本期平均而言,我国遭遇的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为正;(2)需求冲击对产出具有短期正向"驼峰"效应,对通胀具有正向长期持久效应;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通胀具有负向持久效应;(3)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是负向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联合作用的结果,价格水平的下跌则是负向需求冲击的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需求冲击的贡献。当前经济增长率中长期趋势成分还相对较低,复苏过程还不稳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conomic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relevant economic theory, this paper applies the data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decompose the random impact effect from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on this basis. To measur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random shock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fl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on average in the sample period, the demand shock is negative and the supply shock is positive. (2) demand shock has a short-term positive "hump" effect on output and a positive long-term long-lasting effect on inflation; Supply shock has a positive lasting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a negative lasting effect on inflation. 3) the rapid decline of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negative demand shock and supply shock, and the decline of price level is the result of negative demand shock. In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9,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 was mainly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demand shocks.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trend component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growth rate are relatively low, and the recovery process is still not stable.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10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C90085)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GZS0005)资助
【分类号】:F124;F822.5;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频繁遭遇重大随机冲击,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猪肉价格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美国金融危机等。这些随机冲击不同程度地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改变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由此而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分解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2 龚敏;李文溥;;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3 王少平;胡进;;中国GDP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效应[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徐高;;斜率之谜:对中国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姚耀军,和丕禅;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GDP波动(1978-2001)——一个Granger因果检验[J];商业研究;2005年05期
4 刘金全;马亚男;;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与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内在关联机制[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5 刘树成;;Economic Growth——"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J];China Economist;2008年01期
6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7 周辉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8 齐鹰飞;王宪勇;;技术冲击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1期
9 高铁梅;王金明;陈飞;;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10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明翠;;北京市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罗光强;谭江林;;湖南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及其调控[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罗光强;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谢鸿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拐点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桂文林;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邱田振;经济周期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书超;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褚鹏;我国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袁卓超;经济波动周期与财税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超;中国流动性过剩治理中总量调节工具及其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赵京;内需的结构与拓展空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谢康康;湖南生猪产出波动及其稳定增长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彭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永定;中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增长呼唤积极财政[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2 刘伟,许宪春,蔡志洲;从长期发展战略看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3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7 梁琪;滕建州;;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结构变化及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8 董进;;宏观经济波动周期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9 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10 陈浪南;刘宏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厚文,伞锋;世界通货紧缩趋势与中国的结构性通货紧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9期
2 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4期
3 吕光明;;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7期
4 周达军;;我国总量经济波动的识别与结构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5 谌卫学;;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探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6 周京奎;吴晓燕;;房地产市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7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8 刘金全;李楠;刘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率的成分分解及稳定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9 黄桂田;赵留彦;;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10 王燕武;王俊海;;中国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还是需求——基于新凯恩斯模型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4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关景灵;;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蕾;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2 冯武勇;金融危机下,许多德国人重新捧读《资本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程实;美国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还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4 记者 申明;金融危机为开源产业带来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5 艾芸;七成受调查者信心坚定[N];市场报;2008年
6 本报主笔 林纯洁;圈子要兜到什么时候[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李静颖;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仍是世界的亮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 刘泓;聚焦金融危机下的世界族际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记者 周其俊;不裁员不降薪不减福利[N];文汇报;2008年
10 万应慧;巨大力量源于星星点点[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晨宏;基于系统复杂性的金融危机演化分析[D];青岛大学;2012年
9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石文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东;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9 冯艳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华;金融危机对北京用电市场未来三年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361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