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未观测金融”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测估

发布时间:2018-01-01 03:00

  本文关键词:中国“未观测金融”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测估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未观测金融 流量指标 存量指标 指标体系


【摘要】:未观测金融包括民间金融、地下金融、非法金融、个人之间的借贷以及金融统计遗漏的部分。在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中,未观测金融补充了正规金融的不足,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监测未观测金融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金融经济统计原理,设计衡量未观测金融的指标体系,测算了1982年以来的指标数据,分析未观测金融规模变化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并就如何规范和监测未观测金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Unobserved finance includes private finance, underground finance, illegal finance, inter-personal lending and missing parts of financial statistics. In a multi-level credit market system, unobserved finance complements the deficiencies of formal finance. 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unobserved finance on the economy needs to build a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this paper designs an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unobserved finance.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index data since 1982,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observed financial scal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operation, and forecasts its changing law and tren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andardize and monitor unobserved financ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820
【正文快照】: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理论界使用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等来表述同一个概念,如民间金融(姜旭朝,1996、2004)、非正规金融(卢现祥,1997)和地下金融(江曙霞,2001)等,经常出现一些无谓的争论。国外学者主要使用非正式金融一词,如Tsai(2001)、Isaksson(2002)等,对应也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现祥;论我国的体制性非正式金融[J];财贸经济;1997年05期

2 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对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2 朱冰心;;浙江民间金融的绩效分析与规范创新发展[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3 刘雪莲;王吉恒;;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4 丛丹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审视和发展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5 高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6 左臣明;;非正规金融研究文献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张军;罗剑朝;;“非中介化”、农户货币偏好与农户信用重建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陈德付,戴志敏;标会的投融资效率研究——来自温州市苍南县的一个案例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9 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规范边界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10 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演变[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卓凯;;非正规金融、企业家甄别与制度变迁:理论与经验[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李世美;胡春燕;;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合作金融组织的优势互补[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金铮;;民间组织的一个类型:20世纪上半期长江中下游乡村“钱会”解析[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建新;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农户信贷技术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穆林;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杨奕;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张晓艳;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俞如先;清至民国闽西乡村民间借贷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孙阳;轮转基金的经济学研究:微观机制、利率特征与效率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千六;基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后春;克服我国融资结构失衡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演进[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忠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刘娟;我国西部地区农户金融服务需求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刘教兴;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5 黄锦锦;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蕊;构建依法监管民间借贷的基本框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吴从容;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9年

8 高翔;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周萌萌;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张悦;礼尚往来与贵州省农村消费信贷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家骅,谢瑞巧;台湾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演变[J];财贸经济;2003年03期

2 张余文;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与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3 张宁;试论中国的非正式金融状况及其对主流观点的重大纠正[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4 谈儒勇;非正式金融批判的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5 任旭华,周好文;中国民间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6 易秋霖,郭慧;非正式金融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7 李丹红;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重点改革政策[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8 姜旭朝,胡斌;关于金融独立性分析:强化与异化[J];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9 刘民权,徐忠,俞建拖;ROSCA研究综述[J];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应淑;周哲;胡健;张圣枝;;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非现场监管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J];金融纵横;2009年02期

2 喻平;李敏;;金融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3 周国富;胡慧敏;;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4 叶善勇;;建立县域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监测专项统计制度的构想[J];金融纵横;2009年08期

5 刘景彬;李文彬;王宏勇;;金融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河北金融;2006年07期

6 冯毓婷;蔡文彬;;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年21期

7 周才云;;区域金融稳定预警指标体系与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6年04期

8 邵新力;段莉芝;;建立湖南省区域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J];武汉金融;2006年06期

9 陈金凤;;我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甘肃农业;2006年09期

10 董金玲;;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与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2 姚文锋;张思聪;吕贤弼;唐莉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2004北京城市水利建设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尚昆;吕宾;;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姚建华;;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霍永伟;罗建美;;河北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6 秦云虎;高峰;李壮福;;动力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孟令尧;;城市社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评价与综合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胡华平;;武汉市都市农业绩效评价的思考与建议[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石秋池;;建立水生态学指标体系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市统计局 供稿;解读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方兴业;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呼之欲出[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黄晓娟;修订指标体系 实行一票否决[N];潮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顾磊;我国企业公益指数尚不“及格”[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冯慧;建立科学的贸易统计指标体系[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汪利娜;透明度:房地产调控的依据[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郭松民;“民生指标”不等于民生[N];联合日报;2007年

8 深圳商报“两会”特派记者 宋华;深圳指标对全国有示范意义[N];深圳商报;2007年

9 记者 马美菱 顾一琼;百姓感受决定干部岗位[N];文汇报;2007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支玲琳;深圳和谐指标的变化告诉我们什么?[N];解放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航;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柴定红;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09年

3 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文武;中国房地产业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家合;城市政府质量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于光;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广鑫;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刘文清;论图书馆评价[D];湘潭大学;2003年

3 刘静;医科社区教学基地评价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4 郝玉;出口信用保险国家经济风险评价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郑应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赵峰;国有煤矿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7 姜晓丽;以能力为基础的临床护理专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8 姜仁良;天津红桥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吕美;出版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10 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2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2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