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回顾:1952—1978

发布时间:2018-01-01 19:44

  本文关键词: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回顾:1952—1978 出处:《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 单一银行 计划经济 货币供给 信贷计划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单一银行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货币信贷管理制度,这是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环境。单一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综合信贷计划直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贷款总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实现"保证币值稳定,使流通中的货币与商品量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目标。1952—1957年间,中国人民银行以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直接调控,对货币政策变量能够有效控制。1958年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破坏了与单一银行体制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总量失控,结果引发严重通胀。1966—1978年间,银行组织机构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央仍掌握对信贷的控制权,货币供给没有失控,这期间通过严格管制价格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planned economy, China implemented a single banking system and a highly centralized monetary and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is the basic environ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whol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Under the single banking system,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an directly control the amount of cash issuance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loan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redit plan, there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money supply. In order to achieve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value of the currency, so that the amount of money in circulation and the volume of goods"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1952-1957.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akes the amount of cash circulation as the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 to control the monetary policy variables effectively. Th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1958. It broke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single banking system, and caused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o lose control of the total amount of loans. The result was serious inflation. 1966-1978, although the banking organization was destroyed. Bu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ill controls credit, the money supply is not out of control, and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through tight price control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分类号】:F822.9
【正文快照】: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迁,中国的银行体系也完成了从单一银行体制到中央银行体制的转变。这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政策工具和政策实施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时至今日,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仍具有诸多不同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长弓;谭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行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S1期

2 谭旭东;;时间不一致性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兼评1993—1996年“软着陆”中货币政策[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3 易秋霖;中国信贷市场非均衡状况:估计与分析[J];金融论坛;2005年06期

4 史群英;;浅谈我国利率传导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19期

5 何慧刚;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2005年01期

6 谭旭东;;货币政策可信性: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应用[J];经济学家;2009年05期

7 谭旭东;;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基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8 陶宏伟;政府与金融[J];南都学坛;2005年04期

9 李健;;渐进改革视野下金融体制与货币运行机制的关联[J];改革;2008年04期

10 毛传为;;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稳定币值”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J];生产力研究;2008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侯超惠;论中国的货币政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海海;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佳;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熊俊;论人民币结构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王甲;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陆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李健;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黄芳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收支差额现象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杨新松;论货币政策的规范选择[D];湘潭大学;2002年

8 侯刚;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余昌龙;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周阳;经济过热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琦;徐璋勇;;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实证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赵建军;;回归货币中性: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瑞;;巨额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6年06期

4 徐长生;张帅;庄佳强;;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年04期

5 姜彦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体制改革趋势[J];理论建设;1994年03期

6 孔晖;;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及其工具的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1984年01期

7 王小瑞;;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8 龚鸣;;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基于股票资产价格波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杨柳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比较[J];浙江金融;1990年04期

10 肖志勇;刘涛;;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廷智;;为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正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堂升;;简谈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调查经济的关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贾克诚;;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计划经济[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张文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转变中的理论探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春津;;保持经济的正常发展应采取何种经济政策[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明冬;;忆壶[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7 杜梦玄;;市场经济下中医的生存危机[A];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桂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点及其实现[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9 李彝修;;林桂镗厅长让我得到市场经济的启迪[A];林桂镗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5年

10 杨文进;;论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二重性与抽象性[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BN记者 韩婷婷;城商行防“不良”:力保在建严控新项目[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友邋实习记者 刘振盛;重庆炎热:上半年投放80%全年信贷计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记者柏长虹;我市召开金融机构落实信贷计划推进会[N];鹤岗日报;2011年

4 曾宪岩;改革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增强资本约束观念[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5 欧仕宽 陈红兵;黄冈农行鼎力支持经济建设奏响“三部曲”[N];黄冈日报;2009年

6 蔡继林;化危为机,走出发展的“冬天”[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泰欣;银行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实习记者  徐榕蔚;创业信贷计划扶助农村青年[N];威海日报;2006年

9 记者 牛蕴 通讯员 陈曾明;为了丰收的喜悦[N];金融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徐少义;农行吉林省分行12亿贷款为畜牧业“解渴”[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娟;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2 严维石;美联储信息优势与其货币政策目标[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赵海云;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永辉;1949—1966年苏北农村集市贸易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岳宏志;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必扬;来自竞争的风险[D];南京大学;2000年

10 马蔚云;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莺;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对货币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何健;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顾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森友;证券发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鹭鹭;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与应用的再思考[D];浙江大学;2006年

7 焦薇;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8 姚楠;短期融资券对我国2008年以来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金果;保险资金运用及其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熊瑛;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5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65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