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比较及启示——基于功能视角的系统性探讨
本文关键词:国际社会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比较及启示——基于功能视角的系统性探讨 出处:《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社会 农村金融 组织体系 功能比较 改革启示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世界各国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多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各自建立起了适应本国国情、各具特色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未能高效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功能视角出发,对国际社会中分别地处于拉美、欧洲、亚洲的美、德、韩等国家为例,分别对各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借鉴国际社会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提供重要的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Abstract]:A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Over the years,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hav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success and failure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Each has set up the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able to play an efficie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Europe, Asia, Germany,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o combine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JY1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5068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D10811)
【分类号】:F832.3
【正文快照】: 一、研究述评及问题的提出指导An发de展wo中rd国,家19金77融;发C展ran的e,理1论97主8)要是等提在2出0世的纪金7融0年深代化,理如论(。M该ac理ki论ne的ar,核1心97观6;点是,政府的货币政策能够积极地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政府应该解除对金融市场施加的一切限制,使其自由发展。这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邓子来,李岩松;功能金融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J];金融论坛;2004年06期
2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3 朱宝宪,唐淑晖;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改革论[J];经济学动态;2002年08期
4 张红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绩效、缺陷与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丙能,汪普庆;浅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2 李明桥;于岚;;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完善农村正规金融的可行性——基于制度和功能的视角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张震;;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4 韩进;宋瑞敏;;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5 何亚玲;;甘肃省农户信贷需求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6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杜伟;;农村民间借贷背景与约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丽萍;霍学喜;;西部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改清;;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罗丙能;王科;周德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基于农户资金需求和借贷角度的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乐柱;靳佩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竞争机制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3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董晓林;张景顺;;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娟;胡定寰;;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对我国小农户贷款行为的影响[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6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李昱;;金融发展与中国农村经济——基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的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军;中国农村存款型金融中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郭竞成;金融转型的比较制度理论与中国实证:以外在货币模型为起点的逻辑演绎[D];浙江大学;2004年
5 曹汝华;中国农村融资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董晓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温涛;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延敏;中国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姚佳成;大石桥市农民信贷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万金林;我国小额贷款制度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卫娟;新疆农村信贷供求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子来,胡健;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金融论坛;2001年10期
2 杨树旺 ,刘荣;中国经济转轨中的金融发展特征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12期
3 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12期
4 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的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10期
5 吴晓灵;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金融;2003年10期
6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俊;[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春静;邵丽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8年01期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郭铭;;构建高效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J];上海金融;2006年11期
4 高东;石瑾;;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供给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9年08期
5 白广玉;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和运行绩效评介[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1期
6 刘晓龙;;对庆阳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J];发展;2007年09期
7 唐益远,文维虎;试论改革与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J];西南金融;1995年10期
8 苏东海;;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发展调查[J];中国金融;2009年17期
9 谢家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10 顾海峰;;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组织建构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饶才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与管理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兴志;;政府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与组织体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6 梁万年;;打造一个优秀的医院[A];全国企业医院管理经验交流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7 赵保路;沈剑刚;侯京武;忻文娟;;用ESR技术检测细胞和组织体系NO自由基[A];第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谢小庆;;论国际法的历史类型[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刘长春;刘劲松;王爱秀;陈文;;云南电网公司农村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和农电企业组织架构体系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熊万胜;;以“活”为轴的农村组织体系演变[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王汉;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土地流转[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2 记者 杨世智;甘肃省将新增25家农村金融机构[N];甘肃日报;2008年
3 记者 牛娟娟;科学规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N];金融时报;2008年
4 记者 张学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用开始显现[N];四川日报;2008年
5 陈时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功能应如何定位[N];学习时报;2008年
6 主持人 王汉;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利用专业合作社“支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7 经王;重点把握五方面措施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N];东方城乡报;2008年
8 记者 牛娟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希望的田野上[N];金融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蔡靓;对农村金融机构要给予补贴[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10 刘琳 任芳 王志 戴雪梅 马明刚;各级农村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抗旱救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马宁;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邓晓霞;中印农村金融体系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潘文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中介组织体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红;论跨国公司角色行为的社会向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征宇;德军卫勤保障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薛晓們;国际公害物品的管理[D];外交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2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陈文;基于系统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高锋;雅安市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琛;山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曹冀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包剑波;湖南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罗荷花;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勇;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倪昌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1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7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