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流动性、公司治理与企业经营绩效——基于退出威胁与锁定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股票流动性、公司治理与企业经营绩效——基于退出威胁与锁定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出处:《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股票流动性 经营绩效 公司治理 锁定效应 退出威胁
【摘要】:文章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股票流动性的两大效应,即"退出威胁"与"锁定效应"。研究表明,当股票流动性较低时,机构投资者的退出策略不可行,被迫参与上市公司的监督行为,即表现为"锁定效应",且股票流动性越低,这一效应越明显。然而,随着股票流动性的进一步增强,机构投资者的退出策略开始变得可信,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触发策略迫使管理者选择尽职,因而表现为"退出威胁",且股票流动性越高,这一效应越明显。因此,总的说来,股票流动性与经营绩效之间会呈现一个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文章采用高频交易数据构造相对有效价差与相对报价价差衡量股票流动性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其实证结论支持了文中的假说。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main effects of stock liquidity, namely "exit threat" and "locking effect", using the framework of game theo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xit strateg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not feasible when the stock liquidity is low. Forc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at is, the "locking effect", and the lower the stock liquidity, thi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stock liquidity. The exit strateg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s become credible, so that managers can be forced to choose to do their duties through certain trigger strategies, thus showing the "exit threat", and the higher the stock liquidity. The more obvious this effect is. There is a U-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 liquidity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is paper uses high-frequency trading data to construct relative effective spread and relative quoted price difference to measure stock liquidity. In fact, the conclusion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金持有量的决定与价值研究”(7077207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制度约束下企业融资中的择时行为研究”(07JA630023)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企业可持续自主创新机制的构建”(0711520600036)
【分类号】:F830.91;F276.6;F27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股票流动性是否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如果会产生影响,那么其作用机理又是如何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探讨,不仅可探究我国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管理者)是否以及如何起到制约作用,从而丰富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2 李向前;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稳定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江;股利政策的一般性模式——一个投资行为模型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顾振伟;欧阳令南;;频数分布法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赵敬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明虎,罗媛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许跃辉;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成因——基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袁江英;赵健梅;;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配股行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钱源达;;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N字型”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9 黄明峰;黄瑶;田水;;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10 姚立杰;会计盈余有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松;;坚持科学发展的人力因素和保障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肖星;申睿;;配股前的盈余管理、配股后的资金流向与后续业绩[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国清;;现金流量表信息含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游家兴;罗胜强;;门槛与棘轮双重效应、盈余管理与价值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曲晓辉;肖虹;丁芸洁;;上市公司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进行盈余管理吗?——基于与IFRS趋同后欧盟及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比较[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9 刘浩;孙铮;;会计盈余信息选拔的不可能定理及其理论深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尹双明;;开放金融下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侯晓靖;审计市场集中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杜瑞;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吴敏晓;基于市场交易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静;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效率[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俊奇;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燕;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系统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喻姝姝;定向增发新股对上市公司长期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谈紫兰;IPO盈利预测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剑峰;盈余管理的动机透视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增基;宁家耀;张宗益;;董事会行为、公司治理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08年06期
2 宁家耀;王蕾;;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2期
3 张光荣;曾勇;;股权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8年08期
4 赵玉珍;张心灵;;债务治理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5 顾乃康;陈辉;;股票流动性、公司治理与企业经营绩效——基于退出威胁与锁定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4期
6 余鹏翼;汪珊;邓丽;;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研究——来自深市A股面板数据的验证[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年07期
7 侯艳蓉;;从公司法视角分析健力宝张海时代的谢幕[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陈辉;顾乃康;万小勇;;股票流动性、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价值[J];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9 赵玉洁;宋良荣;;论信息透明度与经营绩效间关系[J];财会月刊;2007年26期
10 向莉,张丽娟;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与绩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关系研究[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雪玲;黄晓鹏;张白;;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艳峰;;技术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设——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6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出路[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毕丽君;;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陈锡良;;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探讨做大做强做久企业之道[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9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谢获宝;刘波罗;;政治联系、掏空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姜建清;完善公司治理是银行改革的核心[N];金融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熊熙玲;从公司治理看跨国经营[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王选;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要求[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清泰;国家股东应力推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4年
5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价值何在[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易兰;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N];经济日报;2005年
7 衔华;公司治理 有章可循[N];金融时报;2002年
8 ACCA上海代表处樊晓君;200名著名CFO独立调查报告:他们眼中的亚洲公司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记者 何晓晴;不创新的工厂将成“垃圾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俞靓;农行股份制改革需解决好三大课题[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汉慧;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与利益取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新辉;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卢溢洪;独立董事职能整合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孙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杨在军;中国近代公司特许阶段公司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琳龙;中国民营家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公司治理及经营业绩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洪会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余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的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刘哲;境外投资者进入中资商业银行之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公产;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7 周启涛;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于瑞光;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林霖;上市水电煤气类公司董事会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彭皓麟;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1377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7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