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资产替代与当前货币政策取向
本文关键词:通胀预期、资产替代与当前货币政策取向 出处:《经济学动态》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current macro-control in the face of the situation is the excessive rise in asset price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gradually formed. The intertemporal transfer of purchasing power, the renminbi as the intertemporal value storage carrier is less attractive and marketable assets such as real estate attractive rise,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to push inflation and asset prices rising too fast. Administrative. Local structural policies may still have some effect, but the effectiveness will decline over time, these measures may be difficult to ease the long-term inflation and asset prices rose too fast. The pressure to ensure that our country economy long-term stable development is the hard truth. In 2011 in keeping active fisca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rt term will control inflation as the primary policy goal, return to sound monetary policy, furth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the interest rat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08JZD0015),教育部一般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微观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8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内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国内经济的主要风险依然是经济增速放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今后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两种意见在注重长期经济增长方面观点一致,分歧在于短期内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究竟是抑制通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淑兰;;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吴月明;;利率上升引发的资产替代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李文森;顾玉清;;“大一统”货币政策负面效应与矫正之策——泰州宏观调控效应调查与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06年08期
4 胡少维;深化体制改革 疏通传导渠道——关于货币金融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年10期
5 魏杰;王韧;;资产投资变动与货币政策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6 肖本华;;我国的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林静;;货币因素在具有泡沫的戴蒙德模型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本华;;投资成本、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唐宋元;债权型货币错配与中国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潘永东;中国货币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卢宝梅;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曾建武;国际油价波动:因素分析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6 王书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原因、度量与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7 朱剑彪;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9 肖崎;金融资产膨胀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陈智文;油价冲击:宏观经济影响与货币政策协调[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金星;中国M_2/GDP高比率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陶骏;基于资产替代角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申岚;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姜占英;经济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替代问题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5 黄淑兰;当代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元龙;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潮流与我国的抉择[J];经济学动态;1999年11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裴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莎莎;延军平;杨谨菲;;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2 张杰;龚新蜀;刘林;;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3 任学蓉;靳燕;;宁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宗平;;2010年经济大势展望[J];老友;2010年01期
5 焦瑾璞;;焦瑾璞: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J];资本市场;2010年01期
6 李萌;刘金贺;李牧群;马兹辉;;2010年五大经济难点[J];当代经理人;2010年01期
7 李萌;刘金贺;李牧群;马兹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J];当代经理人;2010年01期
8 陈道富;;2010:增长动力转换上的平衡木艺术[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1期
9 王涛;;宏观经济先高后稳 应把握投资机会——访工银瑞信首席经济学家 陈超[J];大众理财顾问;2010年02期
10 刘国光;汪文庆;文世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J];百年潮;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波;周发明;;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南省的“弯道超车”战略[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明伟;;试论政府职能转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淑娟;费为银;牛艳;陈超;;通胀与红利支付对最优消费投资的影响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曙光;;既要“强国”,也要“富民”[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5 阿德里安.福斯特;;2010年度全球经济形势展望[A];后危机时期中国与世界棉业的创新与发展——2010’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姚景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7 蒋黔贵;;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8 张雷;;试论印度现代化的历史经验[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曾铁;;科学发展: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是关键——基于科技和教育的一些“另类”观察[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范燕宁;胡慧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综述——兼论新千年以来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动向[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或面临“通胀长期化”考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卜晓明;印调味品也“姜你军” 成通货膨胀领涨指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巴基斯坦 政府面临被架空风险[N];人民日报;2011年
4 报道员 陈雪霏;中国制造业今年超美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陈云富;大宗商品看涨,国际油价或再破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驻外记者 刘刚 于青 孙广勇 霍文 新华社;对2011年寄予厚望[N];人民日报;2011年
7 ;2010年国际热点回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驻外记者 温宪 张卫中 新华社;祝愿2011年取得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记者 乔地;2010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30%[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兆斌;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6 胥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马群;民主转型与民主的可持续性[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刚;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孙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玲玲;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哲;不完全市场下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6 梁风菊;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郑俏;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的我国和谐社会构建[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8 费扬;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飞;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范玉贞;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3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