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的内生性分析:以银行结构为例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体系的内生性分析:以银行结构为例 出处:《上海金融》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银行结构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银行结构变化的原因,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小银行的发展。而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结构的调整都是适应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较强的内生性。由于内生性的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重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供给外生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Abstract]:Taking the banking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ndogenous problems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state-owned economy is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the banking structure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an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romotion of financial reform and the adjustment of financial structure are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Therefore,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has shown a strong endogenous. Because the endogenous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s difficult to play its due rol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structure the financi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policy suggestion of externality of financial supp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
【分类号】:F832.5
【正文快照】: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归结为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问题,即如果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原因,则说明金融体系是内生于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致了对金融需求的改变,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则说明金融体系是外生而独立于实体经济的。内生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2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小海;刘修岩;;中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2 王林辉;董直庆;;产权制度、金融结构和我国金融发展效率的实证检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武艳杰;;论我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4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5 杨国辉;孙霞;;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南方金融;2008年01期
6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机制形成的约束因素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徐凤丽;;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国各省市GDP增长趋同[J];经营管理者;2009年17期
8 李琼;;就业优先目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雷震;彭欢;;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存贷款市场结构分析——基于推测变分的结构模型[J];管理世界;2009年06期
10 范小云;肖立晟;王博;;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市场准入与经营范围监管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钱龙;;住房资本、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三部门内生增长的理论与实证[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泰岳;我国金融结构演进及投资者、企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贺小海;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玉龙;我国银行业结构:竞争与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彭宝玉;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及其地方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翔;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多重机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诸艳霞;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俊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褚景元;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郭方;执行赶超战略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转型[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映萍;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3 叶菁;银行业结构、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丹;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优化[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赖剑玉;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陈蓓蕾;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兰公星;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何伟棠;佛山澜石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举措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芹;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董娴;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2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3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王亚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年08期
2 海新权;杨林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陈聪;;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9期
4 杨秀玉;;山东省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6年03期
5 文玉春;;山东省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4年)[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海洋;;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7 隋月红;赵振华;;出口贸易结构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1980-2005年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3期
8 李凌;;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11期
9 李冉;文玉春;邵];;山东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8期
10 庞加兰;方建武;王天然;;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坚;;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锡良;曾欣;;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潘英丽;;论金融体系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曹鸿兴;郑艳;虞海燕;;气候检测与归因的格兰杰检验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树清;;未来改革面临的挑战[A];2003年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3年
10 杨涤;;“金融核心论”的经济学涵义[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海邻;金融改革需优胜劣汰[N];解放日报;2006年
2 吴缅诗;项俊波:通过建设弱势金融体系扭转经济结构性失衡[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潘晓娟;中国需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邹至庄 丛玫 翻译;美国金融体系有哪些弊端[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顾鑫;发展小额信贷 建立普惠金融体系[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王东京 孙浩 林峗;日臻完善的金融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陈元;办好银行 建设强大的金融体系[N];金融时报;2001年
8 宋焱;关注弱势群体 专家研讨金融如何着力[N];金融时报;2006年
9 辜胜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利用过剩流动性 构建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刘杉;金融五大问题如何解扣[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杰;金融体系稳健性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文;金融体系中的开放式基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朱小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学人;政策性金融论[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大鹏;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王Y,
本文编号:1386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