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转轨期体制内金融漏损形成机理思辨

发布时间:2018-01-06 10:10

  本文关键词:中国转轨期体制内金融漏损形成机理思辨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金融漏损 转轨经济


【摘要】:中国转轨期过程中长期存在体制内部门的外向金融漏损,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体制垄断与运营低效是金融漏损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则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交织与共振。政府失灵的危险远严重于市场失灵。立足于中国体制内金融漏损的客观现状与事实,文章认为必须修正制度安排,立足市场化原则,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严格界定、控制政府行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才能逐步消除体制内金融漏损风险,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Abstract]: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the outward financial leakage of the internal sector has long existed, which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ional monopoly and inefficient operation are the surfac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leakage. The deep reason is the interweaving and resonance between market failure and government failure. The danger of government failure is far more serious than market failur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revise the system arrangement, base on the market principle, deepen the reform of banking system, strictly define and control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strengthen the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gradually eliminate the risk of financial leakage in the system. To promote health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中国转轨期,长期存在着体制内金融漏损现象,正规金融资源通过不同路径以合法或非法的形式从国有企业等体制内部门流向了外部个人或部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所具有的外部性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均已构成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体制内金融漏损存在的多样性、隐蔽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新;陈鹏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J];银行家;2011年07期

2 宗寒;;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效率——与刘瑞、石磊先生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3 马荣;;中国国有企业效率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因素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吴敬琏;;国有经济改革仍然任重道远[J];价格与市场;2011年02期

5 洪功翔;;国有企业存在双重效率损失吗——与刘瑞明、石磊教授商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6 张晨;张宇;;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J];经济学家;2011年02期

7 平新乔,蒋国荣;“三角债”的博奕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1994年01期

8 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9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10 阎庆民;蔡红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金柜;;论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0年变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熊建明;;污染源普查:官方主导抑或排污方主动申报——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其实施方式[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3 刘占高;张杰;;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4 张学军;;论农业垄断豁免的主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高琳;;当代中国公私伙伴关系中政府变革的环境与进程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曾新;李新渠;;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晓东;;我国幼儿教育由单位福利到多元化供给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程玉红;;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边界[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姚同梅;黄先蓉;;我国出版宏观管理的保障机制研究[J];出版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怡;;文本建构过程的竞争:行动者、关系和制度——转型经济中的“地方社会”模型(以温州“农民建镇”为例)[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3 荣宁;;新中国社会阶层演变与民主监督制度建设[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冷雪峰;于英川;;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屈波;;国有JC厂产权改革问题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9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王凤荣;;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绩效的对比:区域分析[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10 傅尔基;;构建和谐社会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和谐型市场经济体制试探[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陈松;我国职业沙滩排球项目市场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婷婷;国家能力视角下的研究型合资企业(RJV)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高遐;“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曹静;发展民营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互补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臧一哲;山东邮政集团公司资产重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胡梅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10 沈剑波;论司法权对公司自治的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辉;戴大双;姜照华;;基于DEA方法的国有企业效率评价与改进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刘元春;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3 夏振坤;市场与政府[J];江汉论坛;2000年01期

4 林义相;;我国企业的供给行为[J];经济科学;1990年05期

5 李利英;中国国有企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基于对769家国有企业跟踪调查样本的判断[J];经济科学;2004年01期

6 张晨;;国有企业绩效提高主要来源于垄断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7 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8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9 邵t 玲;;改革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效率[J];经济研究;1990年07期

10 林青松;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剑峰;于涛;;辽宁民营企业的政府关系治理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7期

2 粟勤;;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失灵”的特征与治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刘冬生;;市场增进:中国政府干预的行动取向[J];消费导刊;2007年10期

4 匡小明;;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矫正[J];特区经济;2007年10期

5 张广胜,崔来成;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梁莹,安奉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闫丽娜;周进生;李友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的深层剖析[J];职业圈;2007年23期

8 李建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9 丁长发;;“双失灵”下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0年12期

10 郑传璋;赵荣;;试析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太原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剑玲;陈莉;;试论第三部门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蒋岩波;;论国家垄断的法律规制[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潘涌璋;;白色污染的经济原因及防治对策[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李亚红;;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钟高;刘骏;;会计服务市场与政府管制:一个分析性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闫海;;和谐社会与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熊红星;;网络标准公共政策分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高毅;岳平荣;;生态化产业结构法律制度构建缘由——一个制度经济学的路径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陈明;;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下的城镇密集地区管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曾国平;郭峰;;和谐社会框架下的“三位一体”模型建构——论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合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奇锐;政府失灵还是市场失灵[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特约评论员 刘宇飞;夸大的修辞无助于解决经济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市场与组织关系中的民间组织[N];文汇报;2006年

4 职业投资人 胡飞雪;市场失灵VS政府干预失灵[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陈黎明;市场失灵政府越位导致农村劣质商品横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彭兴庭;市场失灵 还是政府失灵[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廖鸿翔;仅重组难改市场失灵 还需实施非对称管制[N];通信信息报;2007年

8 金太军;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简单互补循环[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助学贷款应该“易借易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夏祖军 整理;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风帆;科技非政府组织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林成;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外部性理论及其政策的演进[D];辽宁大学;2007年

3 马海龙;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斐;中国行政垄断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王湘军;电信业政府监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磊;转轨经济中的信用扩张分析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淑宁;政府采购支出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汪承亮;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华;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2 翟伟峰;资产价格泡沫成因的国际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坤;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思路[D];山西大学;2006年

4 徐丹;论中国转型时期的非政府组织[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卓黎;我国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立行;义乌联托运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路鹏;药品市场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孙茗达;我国艾滋病防控的政府干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盼;社会信任的建构:一种非营利组织的视角[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琳;中国公用事业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7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87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