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出处:《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2年以来,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中,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文章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Abstract]:Since 2002, the RMB has been under the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has made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assets expand rapidly. The foreign exchange accoun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 for China's basic money deliver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lance sheet of the central ban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base currency and its dynam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nge of the base currency before and after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 foreign assets increase as the sole Granger cause of the base currency increment after the exchange reform, and domestic credit and issued notes increase as hedging foreign exchange assets.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the base money have become ineffective, the basic money supply is endogenous, and the central bank can no longer regulate the money supply by controlling the quantity of the base mone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231.1;F8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分析货币供给内生还是外生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从货币供给方程式出发。弗里德曼与施瓦兹合著的经典著作《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对货币供给方程式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们认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高能货币MB,由银行准备金与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燕芬;顾严;;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及央行的调控能力分析:1998 ̄2004[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2 岳意定;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4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5 张文;;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J];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6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关系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7 李治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94~2006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许先普;;通货膨胀目标制宜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吗?——基于弹性目标规则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9 熊文;刘纪显;;我国流动性过剩来源及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10 钟弥嘉;;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戚丛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小丽;陈浩;杨晓光;;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选择实证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7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许云婷;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明;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外部冲击下我国的货币控制研究[J];南方金融;2005年04期
2 谢平;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3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4 曹伯龙;外汇储备与中国货币政策[J];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5 吴晓灵;中国国有企业─银行债务重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03期
6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7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陆挺,刘小玄;企业改制模式和改制绩效——基于企业数据调查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9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10 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华明;新外汇体制下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西南金融;1995年05期
2 付忠,刘镇礼,苗洪峰;应对外汇利率管理体系的变化[J];中国城市金融;2001年01期
3 林柏秋;;企业外币资产风险管理初探[J];财政监督;2006年06期
4 杨帆 ,叶m8;人民币升值对保险公司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71期
5 李乾;;美元汇率走势及对我国资金流动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6 刘崇献;徐枫;;我国外汇储备的性质及其使用问题探讨[J];新金融;2009年06期
7 厉以宁;;对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0年16期
8 李瑞杰;中资银行以物抵债处理不良外汇资产潜在风险[J];中国外汇管理;2001年10期
9 何龙斌;;美国金融危机的转嫁与中国的风险防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03期
10 周慕冰;自由度:我国货币政策的中层考察[J];经济学家;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刘煜辉;;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两个基本战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小丽;陈浩;杨晓光;;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选择实证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晓雷;;中国的资本形成条件与货币政策效应[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6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胡金;;论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公开市场业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9 田琰;;财政性存款缴存业务监管亟待加强[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10 孙玉栋;谭云;;国债规模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力;利率市场化面临新突破[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记者 于力;货币流动性稳步上升[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曲凤杰;人民币汇率引发通胀压力[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贾壮;紧缩在预料之中时间在意料之外[N];证券时报;2007年
5 黄真;为货币政策喝一声彩[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徐小庆 盛伟华;准备金调整的影响进入临界区[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但有为;吴晓灵:银行不应为高利润过多放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申银万国研究所 袁宜;加大紧缩力度 抑制结构型通胀[N];证券时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钟正;央行向多家银行发行千亿定向央票[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魏璇;财政部首试国债提前赎回 发新债对冲基础货币投放[N];财经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朝阳;基于经济预测的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池启水;局部战争条件下中国外汇储备动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4 杨丽;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货币供给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5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7 袁锦;中国间接融资体系配置失灵的机制与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8 周铭;中国虚拟经济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赵海云;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廖安勇;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龙薇;外汇储备来源结构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李乐芝;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甘韵怡;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田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袁秀霞;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4年
8 王永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红刚;货币供给量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吴艳青;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39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