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新开放宏观模型及其检验

发布时间:2018-01-09 08:30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新开放宏观模型及其检验 出处:《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通货膨胀 新开放宏观模型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


【摘要】:本文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NOEM)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探讨了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各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新开放宏观模型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较好的解释力,货币供应量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是诱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外部冲击向中国的传导路径是受阻碍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open macroeconomics frame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inflation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uses. By using Baye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BVARA), the author makes an econometric test and finds that the new open macro model has a good explanation for China's inflation. Money supply is the main cause of inflation in both the long and short term, and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external shocks to China is block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品内分工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研究”(项目号07CJL025)资助
【分类号】:F822.5;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以及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看,,货币因素、外部因素和通货膨胀之间似乎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尤其是在我国2007年通货膨胀缘由的学术大争论中,究竟是货币因素还是外部因素诱发了通货膨胀是争论的焦点,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输人型到结构性通货膨胀,各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慧明;基于Minnesota共轭先验分布的贝叶斯VAR(p)预测模型[J];统计研究;2004年01期

2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李成;中国金融周期的基本特征与分析结论[J];金融论坛;2005年01期

3 段军山,赵明勋;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10期

4 曹勇;;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与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曾令华;李红光;;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互关系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马光;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表现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7 江春;;超额货币与人民币汇率[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8 王建华;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5年04期

9 陈丽华;;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实践考察与现实思考[J];经济师;2006年07期

10 陈骏;;从利率传导途径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曹鸿涛;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王运成;中国渐进式金融自由化与国有银行风险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陈全功;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郑平;货币增长中的汇率传递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李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9 郭建伟;最后贷款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袁锦;中国间接融资体系配置失灵的机制与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德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江江;基于效用理论的船舶投资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3 许晨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4 刘卫东;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D];湖南大学;2005年

5 唐志祥;中国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吴克保;利率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徐鹭鹭;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与应用的再思考[D];浙江大学;2006年

8 黄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吴艳青;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饶光敏;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1996年~2005年)[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2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3 何念如;朱闰龙;;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4 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6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7 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基于状态空间区制转移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慧明;现代经济管理中的线性贝叶斯推断理论与多总体贝叶斯分类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平;吕岩;;谁制造了中国股市的抛物线[J];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2 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3 张兆慧;;CAPM的改进及在我国适用性的探讨[J];青年科学;2010年02期

4 丛琳;侯佳;;对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0年01期

5 闵杰;欧剑;周永务;;通货膨胀环境下需求依赖库存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2期

6 侯青;;中国是否存在最优通货膨胀区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7 任鹤;戴更新;于运平;;线性信用支付下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易逝品库存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2期

8 马秀远;;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0年02期

9 李建军;李波;;我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GMCI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峰;;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敏;王相宁;缪柏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巧芹;张广凤;;CVA模型及其在投资分析和投资业绩评价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吉军;刘振水;龚红彬;敬林;;采油采气企业盈亏平衡分析[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4 江曼霞;;中国生活用纸生产和市场发展形势[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军波;邓述慧;;中国社会游资问题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6 胥莉;;可资借鉴的新加坡宏观经济管理政策[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8 逄锦聚;;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面临的困境与摆脱困境的方略[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9 魏杰;;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治理整顿中的储蓄政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何炼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开罗记者 胡英华;埃及经济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轨道[N];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光政;俄罗斯对新年经济充满信心[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黄继汇;伯南克:美联储须对加息持开放态度[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朝晖;2010年经济增长需防过热风险[N];中国证券报;2010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宋华;失业率和通胀率均为4%[N];深圳商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方方 杨川梅;俄反危机措施效果评价不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辛华;2010年经济增长需防过热[N];中国贸易报;2010年

8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沁阳市支行理财经理 冯霞;2010年理财的基调及愿景[N];中国邮政报;2010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肖波;专家:当前非印花税调整好时机[N];证券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婧;我国货币政策没有转向[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刘素然;通胀指数债券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学明;农业投资项目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玺;各项经济指标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邱国焕;人民币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世雷;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李莹;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闯;基于主体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潘方卉;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唐林;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及趋势预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扬;ARIMA模型对我国寿险业潜在保费的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王玉屏;中国货币替代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0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00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