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存在显著为正的公告效应,在定向增发预案公告日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定向增发公司股票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约为7.6%。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监督效应假说和信息效应假说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大股东认购比例越高,未来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可能产生的监督效应越大,从而提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上市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大,公告期内超常收益率越高。
[Abstract]: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nnouncement effect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in a week or so before the date of announcement. The 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 rate is about 7.6.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upervisory effect hypothesis and the information effect hypothesis have certain explanatory ability.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shareholders subscribes. In the future, the bigger the supervision effect on the listed company'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higher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the value of the listed company are, and the higher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isted company's value is, the higher the abnormal rate of return will be in the announcement period.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第三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CXJJ-2008-318)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引言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1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2006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作出了规定。定向增发在发行资格、发行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乃武,阎衍,张海峰;增发融资的股价效应与市场前景[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2 刘力,王汀汀,王震;中国A股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及其二元股权结构解释[J];金融研究;2003年08期
3 叶红雨,曾芒;中国A股市场增发效应与投资者保护[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吴振信;;增发新股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影响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魏聃;王亚平;;可转换债券折价之谜的初步解释——波动率、流动性和增发折价[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3 刘怀珍,欧阳令南;中国上市公司效率悖论:提出与解读[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4 张人骥,刘春江;基于政策监管下的新股增发与股市波动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5 胡援成;程建伟;;配股融资与股票超常收益率[J];当代财经;2006年08期
6 欧阳凌,欧阳令南,周红霞;股权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7 刘力,王汀汀;不应忽略股票的流通权价值——兼论中国股票市场的二元股权结构问题[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8 唐康德;夏新平;余明桂;;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9 罗毅;王国盛;张宗成;;中国市场可转债宣告效应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10 王汀汀;二元结构下的融资行为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人骥;刘春江;;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政策监管与股市波动[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邬展霞;王周伟;;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股票内在价值与IPO定价[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宇;;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股价效应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巧根;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杨定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爱凡;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代平;中国证券市场超额收益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赵海林;上市公司利益转移行为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葛结根;资本结构契约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7 刘端;非理性估价条件下的公司投融资决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刘培堂;境内外证券市场分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朱云;基于因果链分析的再发行“圈钱”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0 曹明;股权流通性变化下的投资者行为与股票价格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健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俞佳;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王明珠;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折价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初国清;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告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刘昆;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股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李宏;我国A股增发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7 吴梦远;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再融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8 薛宇;中国A股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增发时机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王慧煜;可转换债券的首次发行宣告效应: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陈展;我国上市公司增发A股公告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梦军,陆静;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信息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2 谢百三,陈霆;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现象剖析[J];当代财经;2001年10期
3 黄建中;;增发定价约束、私募寻租与董事会融资权边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4 胡乃武,阎衍,张海峰;增发融资的股价效应与市场前景[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5 刘力,王汀汀,王震;中国A股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及其二元股权结构解释[J];金融研究;2003年08期
6 刘宇;;定向增发对相关利益体财富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妙华;香港房地产投机风潮浅探[J];世界经济研究;1984年04期
2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一)[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1期
3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二)[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2期
4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三)[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3期
5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四)[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4期
6 萧宏;;香港股票市场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J];国际金融研究;1986年05期
7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六)[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2期
8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七)[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3期
9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八)[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4期
10 朱家健;;从香港的证券市场看广州市企业的招股集资[J];开放时代;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收;吴启芳;;上市公司超额收益率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刘朝马;刘冬梅;蔡美峰;;矿业权估价的收益现值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资本项目开放与国有股份流通[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4 刘杰;沈荣芳;;投资银行职能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程小可;唐世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成份评价方法[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6 陶雄强;;CDMA网络的演进[A];第三届中国国际CDMA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赵骏;;在股票市场中送股、配股、分红对股票价格的理论影响[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8 建设银行总行信托投资公司课题组;;新兴市场的外国证券投资及对我国的借鉴[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9 杨青;;从股市兴衰谈观念改变——为建国50周年而写[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10 李光金;黄_";岳琳;;仅有产出的多目标DEA及其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彦武;汽车类上市公司不宜盲目搞多元化战略[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吴祖尧;保险资金投资股市四大策略[N];中国保险报;2004年
3 吴谦;部分包装用纸上市公司冷暖不均[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张连起 刘捷;IV指标助你回避投资黑洞[N];中国财经报;2004年
5 贾学颖;谁是新时代胜任的CFO[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刘姝威;炒股票,,先学会看报表[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李娟 徐京;资本市场:“猛药”医“重症”[N];中国财经报;2004年
8 徐丽红;年报审计锁定中小企业板[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 杨志国 杨援朝;2003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非标准意见分析[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王学江;伊利事件说明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2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李树辉;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刘志红;上市公司成长与产业组织优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许彪;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演化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7 卓传阵;财务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程书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10 熊建益;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澎;我国公路上市公司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李大军;计算机行业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陈建康;农业机械科技成果的价值分析及实现模式[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徐克非;国有企业上市重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唐劲松;我国公股流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张岷;资本市场与国企债务重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熊莹;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实证研究——兼论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沈建中;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创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9 董淳;企业资产重组实务——浅析雪花集团公司制改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0 骆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股权估价的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16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1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