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政治密度、在职消费与制度环境

发布时间:2018-01-15 16:04

  本文关键词:政治密度、在职消费与制度环境 出处:《软科学》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密度 在职消费 企业业绩 市场化


【摘要】:选取沪、深A股2005~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结合不同所有权安排和在职消费支出构成,揭示了企业构建政企网络的寻租动机及对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制度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在职消费规模,非国有经济中的政治关系网络则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在职消费,加速法律、产权等正式制度的建设对于抑制企业的政治寻租倾向十分有效。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治水平较低和产权保护不强的制度背景下,抑制在职消费、减轻企业负担不仅仅要解决传统的代理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制度缺失给企业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
[Abstract]:Shanghai, Shenzhen A shares from 2005 to 2007 as a sampl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ownership arrangement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n-service consumer spending.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ent-seeking motivation of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the network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network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rought enterprises a larger scale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network in the non-state-owned economy h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service consumption of enterprises,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l systems such as law, property rights and so on, which is very effective in restraining the political rent-seeking tendency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level of rule of law and weak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agency relationship, but also restrain in-service consumption and lighten the burden of enterprises.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o consider the high transaction cost brought by the absence of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会计学建设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F832.51;F276.6;F27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在职消费问题往往被视为代理问题的延续,通过对国外在职消费相关研究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发现,在职消费的动因难以完全使用代理成本来解释。结合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在职消费包含了转轨制度背景下的特殊含义,反映了企业适应制度缺失条件下的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松博;;对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再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卜长莉;企业社会资本与吉林工业经济的振兴[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4 卜长莉,张江龙;国企改革中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建——对吉林省某国有企业的访谈调查及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胡少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6 曾庆生;陈信元;;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7 吕长江;金超;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8 侯晓红;姚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1期

9 程明;;预算制定与业绩评价[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09期

10 贺远琼;田志龙;;企业家行为与企业社会资本[J];财贸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建国;Web2.0时代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网民社会资本之关系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于剑波;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林哲;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吾列;薪酬战略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2 安素霞;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马丁娜;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D];河北大学;2005年

4 谢洪源;企业智力资本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刘中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晓辉;营销中的智力资本管理[D];重庆大学;2002年

8 曾旭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以成都市进城农民和下岗女工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9 欧阳英林;太极拳群体的社会网和社区养老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刘斯敖;中间性组织的制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2 张仁德,韩晶;国有经济腐败的委托代理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3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4 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5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6 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7 林晓婉,车宏生,朱敏,李姣;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状况的三年比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1年05期

8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经理人控制对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制定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9 张必武,石金涛;董事会特征、高管薪酬与薪绩敏感性——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10 赵文红,李垣;中国国企经营者“在职消费”行为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敏;;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14期

2 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J];会计研究;2010年11期

3 刘银国;张劲松;朱龙;;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有效性研究[J];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4 李玉志;赵炳盛;;基于DM的管理层激励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例子[J];经济师;2010年03期

5 陈冬华;梁上坤;;在职消费、股权制衡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05期

7 罗宏;黄文华;;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8 周仁俊;杨战兵;李礼;;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0年12期

9 周玮;徐玉德;李慧云;;政企关系网络、在职消费与市场化制度建设[J];统计研究;2011年02期

10 周仁俊;杨战兵;李勇;;管理层薪酬结构的激励效果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战篪;李素银;;管理者自利与短视行为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角度[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西芮;职业经理人的宿命[N];经理日报;2006年

2 孙天法;“开发商”:一个制度性错误[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杨瑞龙;国企高管薪酬应开前门堵后门[N];经济日报;2005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 副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范垄断行业企业高管薪酬问题》主持人 杨蓉;以公正公平公开管束“超高薪”[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芳;产业多元化、地域多元化与管理层薪酬[D];暨南大学;2008年

2 郭艳娇;职业生涯考虑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1年

3 朱文蔚;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静;国企分红效果分析与检验[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修德;区域市场化、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契约[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强;管理层权力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职消费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章昶路;国企薪酬管制、媒体监督作用与在职消费披露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李超;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在职消费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大伟;董事会特征对在职消费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路吉森;代理成本视角下负债融资与经理层在职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潇;金融行业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俊;高管控制权、在职消费与高管薪酬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梦琼;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的替代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郑攀攀;高管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泉;高管薪酬、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9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29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