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披露规则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公平披露规则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出处:《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公平披露规则 选择性披露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成本 证券市场
【摘要】:本文以深圳成份股为样本,研究公平披露规则(RFD)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通过计算逆向选择成本,并将其与收盘价、换手率等流动性指标进行回归,同时考虑到盈余公告日效应、周末效应等,发现RFD实施后逆向选择成本显著减少,说明规则有利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减少。本文结果还显示,实施RFD后,前盈余窗口的信息性交易比非盈余窗口的要大,后盈余窗口的逆向选择成本比非盈余窗口的要大;而在此之前,后盈余窗口的信息性交易与非盈余窗口相比要么不变,要么是减少的,从而进一步支持了前述结论。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完善RFD的若干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component stock as a sampl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ir disclosure rule (RFDs)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stock market. By calculating the cost of reverse selection, the RF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losing price. Liquidity indicators such as turnover rate regression, considering the earnings announcement day effect, weekend effect and so on, found that the cost of adverse sele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FD. The result of this paper also shows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FD, the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of the former earnings window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on-surplus window. The reverse selection cost of the post-surplus window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surplus window. Before this, the information transaction of the post-surplus window is either unchanged or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non-surplus window, which further supports the above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to perfect RFD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A7901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JY013)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批准号:11ZGXM7900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56)的研究资助
【分类号】:F832.51;F224
【正文快照】: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基本准则是确保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公开、公平、公正”,核心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于证券市场客观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因而通过制定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降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爱萍;;公平披露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基于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2 朱红军;汪辉;;公平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基于收益波动性、信息泄露及寒风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3 刘少波;吴玮琳;;公平信息披露规则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4 杨朝军,孙培源,施东晖;微观结构、市场深度与非对称信息:对上海股市日内流动性模式的一个解释[J];世界经济;2002年11期
5 宁向东,齐险峰;关于买卖报价价差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斌;王春峰;房振明;;交易活跃性与交易成本动态关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霍红;;中国股票市场买卖价差的决定因素[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0期
3 周开国;何兴强;柴俊;;股票交易活跃性、流动性与基于信息的交易——对H股的微观结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4 杨书怀;;上市公司信息泄露减少了吗?——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比较[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5 张婷婷;梁剑;;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09年07期
6 王晶晶;李若山;李冬昕;;我国上市公司正向盈余意外实现原因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7 唐振鹏;;金融高频数据和超高频数据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万树平,涂凍生;价量分布下的股票流动性深度的度量[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9 曹迎春;刘善存;邱菀华;;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J];系统工程;2007年03期
10 吴云峰;宋逢明;;中国股市系统流动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程睿;林锦梅;;及时披露能抑制信息泄露吗?——来自深上市公司2007-2009年年报披露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书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平吗?——基于《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迎春;邱菀华;刘善存;;基于ACD模型的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静池;中国股票市场停复牌制度的有效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谭军;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的监管[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孙志红;农业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世阔;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邢栋;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法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朱小斌;连续竞价市场中的流动性——基于中国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徐元栋;新有限理性概念下的股市异常现象及股市波动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刘 勇;中国股价行为金融计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王展翔;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尹华阳;我国非流通股份的流动性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同柱;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绍波;基于密度和区间预测的ACD模型对比[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新春;我国股票市场信息非对称程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谭德光;公平披露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杰;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周红;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孙瑶;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董瑞超;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伟;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海妮;中国股市流动性与收益率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伟强;张天西;张燕妮;;自愿披露与公司治理——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2 宋剑峰;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3 屈文洲,吴世农;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4 陆正飞,刘桂进;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之探索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5 朱红军;何贤杰;陶林;;中国的证券分析师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吗——基于股价同步性和股价信息含量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6 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证券分析师预测[J];金融研究;2007年06期
7 乔旭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一种框架分析[J];会计研究;2003年05期
8 陈信元;江峰;;事件模拟与非正常收益模型的检验力——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检验[J];会计研究;2005年07期
9 赵景文;;公司治理质量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治理指数(CCGI~(NK))的初步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5期
10 孙培源,施东晖;微观结构、流动性与买卖价差:一个基于上海股市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鸿志;;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年17期
2 伍坚;美国的公平披露规则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5期
3 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4 肖华芳;;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现金持有量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0年14期
5 曾鸿志;何小锋;;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赵西亮;邹海峰;;知情交易概率能够测度信息风险吗?——以并购公告前后的信息效应为例[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7 曹国华;金进;;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动机的国外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8 白立兴;;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与传导机制的研究——基于报价价差成分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谈多娇;;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J];管理现代化;2008年01期
10 陶世隆;公平披露规则与证券市场透明度[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刘华涛;;论公众知情权与政府规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廖文梅;彭泰中;;信息的不对称与农产品初级市场交易风险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连福;高楠;赵梦琳;;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股票回购效应的影响研究——来自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公开市场股票回购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王秋菊;;企业员工招聘的风险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春慧;;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市场发育:来自食品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蔡美娟;;中职学校招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汪洋;左慧;;高速公路企业剩余权配置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9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10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干臣;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胡蓉;打击旅游骗子靠什么[N];深圳商报;2007年
3 王永强;“炒”的就是信息不对称[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蒋奇;信息不对称下的寿险经营[N];中国保险报;2002年
5 赵叶 (作者: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警惕审计信息不对称影响证券市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卜春艳;应对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企业贷款借力中介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购房者始终被动[N];科技日报;2006年
8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彭建刚 李国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位[N];金融时报;2003年
9 林金芳;政府应保障房地产市场信息对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记者 蒋心和;外贸政策通报会为何听者踊跃[N];解放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运河;山东省绿色农业评价、预警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曾鸿志;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翔;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非对称信息及互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许清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胡红星;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机制的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张程睿;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陈欣;公立医院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贺向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祥;上海A股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流动性溢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雯;关于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袁明航;反保险欺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牛凤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契约[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王守智;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燕鸣;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D];厦门大学;2009年
8 莫万贵;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孟岩;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杨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品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3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3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