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探究
本文关键词: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探究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真实汇率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结构性向量回归模型
【摘要】:使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印度、韩国、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6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真实汇率波动根源进行了探索,实证结果表明,与学者在分析发达国家货币真实汇率波动根源时发现供给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而名义冲击在其中或占有重要作用,及正的供给冲击会导致真实汇率贬值相反,供给冲击是导致这6种货币真实汇率波动的主要或重要因素,且正的供给将导致真实汇率升值,名义冲击对真实汇率波动的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更有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Abstract]: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f six Asia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India, South Korea, Indonesia,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nalyzing the origi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cholars find that the supply shock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but the nominal sho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And the positive supply shock will lead to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n the contrary, the supply shock is the main or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of these six currencies, and the positive supply will lead to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The effect of nominal shock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s not obviou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more favorabl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se countrie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7BJY155)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8&ZD036)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2008-319)
【分类号】:F224.9;F831.6
【正文快照】: 0引言长期以来,真实汇率的波动根源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非均衡”理论派,如Dornbush(1976)和Mussa(1982)指出名义冲击在真实汇率的波动中起了很大作用,而“均衡”理论者,如Stockman(1987)则认为真实冲击是真实汇率波动的主要根源。前者是从货币市场均衡的角度来考察货币供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灏;;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决定:基于1986-2006数据检验[J];求索;2008年10期
2 周杰琦;;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源泉——基于长期约束结构VAR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盼盼;徐建炜;;实际汇率的概念、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11年09期
2 曲f3;;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集群性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11期
3 张海波;陈红;;不同阶段人民币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4期
4 熊义明;潘英丽;陈普;;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来源[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9期
5 张红涛;翟振岩;李娆;;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的多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克鉴;1990~1998年国民与外资部门出口波动差异的实证分析——HBS推断在中国的验证与拓展[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2 岳意定;周双红;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时滞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4 林伯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J];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5 施建淮,余海丰;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6 吴遵新;舒曼;;人民币真实汇率角度的诠释[J];求索;2006年01期
7 董庆生;;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稳定性的实证分析[J];求索;2006年10期
8 刘玉平;;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夏斌斌;;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政策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2期
10 国晖;;人民币汇率波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间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茵,万广华,王丽娜;中国的经济周期:一个AD-AS模型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02期
2 吕光明;;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7期
3 王一鸣;赵留彦;;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效应分解[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4 高健;李鲲鹏;宋逢明;;中美经济冲击传播途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年03期
5 王延军;温娇秀;;供求冲击的识别与我国产业波动[J];软科学;2011年07期
6 李心丹,刘瑛,刘铁军;中国内地和香港能否构成最优货币区研究——来自实证结果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王志强,王雪标,王振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非结构化经验分析:来自中国的证据[J];预测;2004年05期
8 车维汉;贾利军;;国际贸易冲击效应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78~2005[J];世界经济;2008年04期
9 丁培荣;;通货膨胀非确定下我国股票价格波动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10 周世成;周艳;;交易成本与真实汇率的波动率——基于国际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友;;实际冲击与实物储备机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宪章;汪定伟;;冲击型负荷下多生产阶段存储模型的研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燕武;;财政政策、有效供给能力与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的实证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徐振宇;;从过去30年的经验看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转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5 沈可挺;郑易生;;资源供给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增长[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邹德新;;2008北京奥运会的通货膨胀效应与控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所地;;中国股市价格过度反应模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宏权;王晓雪;;市场出清假设的悖论——评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供给、需求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董凤斌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徐建军 李波;CPI转正 双引擎助力A股[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布拉德·塞泽尔;顺差神话已经落伍 关键取决真实汇率[N];证券时报;2007年
4 郭茹;人民币升破7.64 日元真实汇率创22年新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徐以升;人民大学:CPI偏高不构成全面启动紧缩政策的理由[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撰文 罗琳;CPI VS SPI 哪个更有效?[N];上海金融报;2006年
7 吕蓁;我国经济内外失衡加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周炳林;“进退维谷”的利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谢国忠;谢国忠:涨工资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N];财经时报;2006年
10 张斌;汇率“无影手”将推动民生改革[N];中国经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青;东亚区域汇率协作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曹阳;实际汇率变动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陈f^;中国货币一体化的模式与步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彭支伟;东亚生产与贸易一体化[D];南开大学;2009年
7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8 赵自兵;中国A股市场股票需求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马正兵;汇率制度福利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姚斌;基于福利分析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杰;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吴毅;试析港币—人民币一体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D];浙江大学;2007年
3 屠卫;突发公共事件经济冲击的国际传导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王世雷;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包静;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金丽;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的波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夏云;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真实汇率的决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李涛;基于经济运行特殊复杂性的中国通货膨胀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宣伟瑜;货币联盟:一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方法[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陈前;通货紧缩与经济政策选择[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3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3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