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

发布时间:2018-01-19 03:35

  本文关键词: 金融发展 市场竞争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私有企业 出处:《管理世界》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商业信用的竞争假说认为,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可以锁定客户,避免客户转向同行业竞争对手。本文以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证明了商业信用的竞争假说,而且发现,由于私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大于国有企业,所以私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多地以商业信用作为产品市场竞争手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金融发展较好的地区,而在金融发展较差的地区,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竞争并没有显著差异。这是因为,在金融发展较好(较差)的地区,私有企业易于(难以)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获得银行信用,进而有较多(较少)的资金来源用于提供商业信用。本文一方面从企业所有权性质和金融发展的角度拓展和深化了商业信用的竞争假说;另一方面从金融发展提高私有企业竞争力的视角,为我国金融体系通过何种具体渠道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hypothesis of commercial credit is that enterprises can lock in customer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commercial credit. To avoid customers turning to competitors in the same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China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from 2004 to 2007 as a sample to prove the competition hypothesis of commercial credit, and find out. Because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more market competition pressure th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ivate enterprises more th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take commercial credit as a means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Further research found. This effect mainly occurs in areas with better financial development, but in areas with po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 competition of commercial credit. In the areas where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good (poor),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easy (difficult) to obtain bank credi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ization. Then there are more (less) sources of funds to provide commercial credit.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expands and deepens the competitive hypothesis of commercial cred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t provid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specific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he financial system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602013、70972090和70902052)的资助
【分类号】:F832;F27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商业信用是企业销售产品时延期收取货款而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都普遍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Rajan and zingales,,1995:petersen and Rajan,1997;Demirgue一Kunt and Maksimovie,2001;Fisman and Love,2003;Love et al.,20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江伟;李斌;;制度环境、国有产权与银行差别贷款[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2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3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5 芮明杰,宋亦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管理创新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6 刘民权,徐忠,赵英涛;商业信用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2004年01期

7 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跃辉;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结构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韩博印;;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3 由丽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高明生,李泽广,刘欣;我国金融结构宏微观悖论新解:融资权约束[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5 陈国进,赵向琴,林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6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7 谈儒勇;吴兴奎;;我国各地金融发展差异的司法解释[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8 沈能;刘凤朝;赵建强;;财政分权、金融深化与地区国际贸易发展[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9 张杰;刘东;;商业信贷、融资约束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观测和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10期

10 蔡军华,鲁玉强;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英烈;周宗放;;基于模糊聚类的赊销客户信用风险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焦方义;杨其滨;;促进产权流动与资本重组,推动企业自主创新[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军雄;;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谜:政策优势还是管理优势?[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钟宁桦;陈斌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尚范;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策略及其主导变量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大远;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蓉;体制转轨时期中小企业融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胡竹枝;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效率与机制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伟;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欧阳海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强;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结构:一个企业家的视角[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江乾坤;基于证券设计理论的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宇光;商业银行监督企业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晴;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陈晓峰;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3 杨克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行为及效率的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4 徐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霏;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吴松强;中小企业政府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湖北台湾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剑;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方式演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吴小平;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霞;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陈灿灿;战后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形成与演变[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2 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3 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4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5 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6 林毅夫;李志峗;;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7 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8 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9 郭鹏飞,孙培源;资本结构的行业特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10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兆娟;张乐柱;;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一个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2 闵琳佳;;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3 朱雷;杨大成;;金融深化下的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4 禄兴能;周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省级面板数据[J];华北金融;2011年08期

5 邓向荣;杨彩丽;;极化理论视角下我国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6 张婷婷;;金融发展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区域差异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7 尹希果;桑守田;;金融发展、FDI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8 史焕平;;江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孙永强;万玉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10 邵馨眉;高雷;;江苏沿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亮亮;黄国良;;金融发展、产权性质与银行贷款的治理效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阚景阳;;河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刘洁;;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7 米传民;刘思峰;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邓德胜;;中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德春;张长征;华坚;;金融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尚栩;法成立竞争管理局,监管市场竞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彭为红 晓敏;商标,市场竞争撒手锏[N];湖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杜发强;打造市场竞争的利器[N];平凉日报;2009年

4 贺浪莎;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N];经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于志强;渴望“干净”的市场竞争[N];农资导报;2010年

6 翁燕斌;从三国纷争看快递市场竞争[N];中国邮政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武自然;活力来自于市场竞争 效率得益于聚集带动[N];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苏亚丽 实习生 刘莉;徐州快递市场竞争日渐加剧[N];徐州日报;2009年

9 龚松梅;华泰低碳战略迎接世界市场竞争[N];国际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赖国辉 廖红霞 穗房宣;依靠品牌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突围[N];广东建设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余利丰;金融发展与中国的TFP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发展与环境绩效[D];重庆大学;2010年

4 吴玮丽;中东欧国家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原声;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钟晶晶;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蔡伟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对FDI引进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尊厚;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孔令强;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欣;市场竞争、产权结构和中国银行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涛;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傅丹丹;金融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贾晓燕;陕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雨;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永辉;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8 韩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闫光礼;江西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乔家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42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42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