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专利保护意识和质量的评价
本文关键词: 银行业 专利 专利保护意识 专利质量 评价 出处:《情报杂志》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花旗银行在中国专利局申请的专利被披露之后,中国银行业的专利保护问题在最近几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论文在全面检索和统计中国各个银行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利用聚类算法评价中国银行业专利保护意识及其质量的发展变化。研究结论认为,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与内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专利活动起步更早、质量更高;另一方面,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在加剧了中国银行业专利活动领域竞争的同时,推动了中国内资银行专利保护意识和质量的提高。
[Abstract]:With the disclosure of Citi's patent application at the China Patent Office. The issue of patent protection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retrieval and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banking enterprises, the paper classifies them according to certain standards. Cluster algorithm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patent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quality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on the one hand, compared with domestic banks, the patent activities of foreign banks started earlier. Higher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foreign banks not only intensifies the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banking patent activiti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wareness and quality of pate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domestic bank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中国银行业创新活动的专利保护研究”(编号:2009)
【分类号】:F832.3;F204
【正文快照】: 自从2002年媒体披露了花旗银行在中国申请的19项商业方法专利之后,中国银行业的专利保护问题即成为知识产权理论界和金融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作为最后一个尚未开放的市场作面对外开放,而在同一天,中国银行业监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然;支持社队发展商品经济几点意见[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39期
2 杨天义;信用与信贷二词应区别使用[J];西南金融;1981年06期
3 张贵乐;略论银行独立经营[J];财经问题研究;1981年04期
4 黄擰晖;论我国银行业的起源及其发展的阶段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5 ;国外电脑化的进展[J];上海金融;1982年03期
6 ;西方银行业陷入困境[J];上海金融;1982年12期
7 黄平;;香港银行业存放款结构的变化[J];南方金融;1982年05期
8 庄世平;;一九八二年香港金融业的展望[J];南方金融;1982年06期
9 丘志钢;;适应特区经济特点的贷款方式——抵押贷款[J];南方金融;1982年09期
10 丘永诒;;改革深圳经济特区金融体制的刍议[J];南方金融;198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延宁;;当前银行会计计算机风险及其防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朱永德;;财阀集团与日本帝国主义[A];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印堂;;银行业面对入世的选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邢增山;;论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内控制度建设[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5 ;中国人民银行鄂州中心支行热烈祝贺“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在鄂州召开[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6 博传喜;杨志平;;服务质量——现代银行零售业的生命[A];中国质协200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杜莉;温世华;;发达国家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新特点及背景分析[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Hortensia von Roten;;银行业:起源——形态——神话(英文)[A];Proceedings of the 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oney and Banking Museums[C];2002年
9 ;莱利银行简介[A];2002中国—南非黄金技术、设备引进暨项目融资经贸洽谈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杜莉;王锋;齐树天;;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比较[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鸣放;新经济对我国银行业有何影响?[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郝介球;电子银行:我国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刘文;美联邦存款保险改善银行存保制度[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孔丽频;招行打造网络银行[N];中国改革报;2000年
5 ;美国银行界重视网上隐私权[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6 思睿;信托业向何处去[N];财经时报;2000年
7 钟河;世界500强昭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N];重庆商报;2000年
8 国研;“鼠标+水泥”网络改变传统经济(三)[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建国;网络银行优势显现[N];中国企业报;2000年
10 谭雅玲;价格波动 国际金融风险加大(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邵长毅;经济转型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刘国智;电子银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8 郑成林;从双向桥梁到多边网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慧;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许竹青;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惠敏;成都市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苏胜;处置银行不良债权的法律框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葛彦;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合业经营”与“分业经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陈爱英;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靖向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现存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朱俊勇;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电子商务的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7 吴志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8 丁俊民;国有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年
9 李志成;网络虚拟银行的出现对银行业的营销工作所造成的影响[D];华侨大学;2000年
10 林辉莲;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与管理[D];华侨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43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4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