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储蓄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消费储蓄结构 经常项目余额 协整检验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国对美国持续贸易顺差,这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态已经引发了一连串的宏观经济问题。引起这种持续顺差的原因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从汇率角度、直接投资角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以中美两国不同的消费储蓄结构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解释中美消费储蓄结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力度和影响途径,以期对中美两国间的巨额贸易收支差额进行解释。 本文的主体内容分为绪论、中美贸易及消费储蓄结构现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理论分析、消费储蓄结构对中美经常项目余额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五个部分。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运用了开放经济中储蓄—投资—贸易理论以及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实证分析中,首先针对中美两国1993-2010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美国高消费低储蓄和中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状况,,对美国的消费水平和贸易余额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对中国的储蓄投资水平和贸易余额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对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终证明了消费储蓄结构与经常项目的余额有长期稳定的关系。 对中国来说,要改变当前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必须调整内部的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减小储蓄,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从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模式转向需求拉动模式。为了在国际贸易中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和发展空间,我们不仅需要改变贸易模式和升级产业结构等,也需要深入调整消费储蓄结构。
[Abstract]:China's persistent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 balance-of-payments imbalance, has caused a series of macroeconomic problems. What is the cause of this persistent surplu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exchange rate perspective, direct investment perspective and other different angles of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different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structur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consumption savings structure on Sino-US trade imbalance and ways to explain the huge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introduc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US trade and consumption savings structur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ino-US trade imbalance,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nsumption savings structure on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udy are five part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theory of saving-investment-trade in open economy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in open economy are mainly use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alysis. Firstly, the economic data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93 to 2010 are analyzed, and the situation of high consumption and low sa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low consumption and high savings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trade bala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est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savings and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e balance of trade is test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data is analyzed. The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tests prove that the consumption savings structure has a long-term st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For China, to change the current expanding trade surplus, we must adjust the internal economic structure,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reduce savings. This means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needs to shift from investment-driven and export-led to demand-driven, in order to gain more benefits and development spa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e not only need to change the trade model and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need to adjust the consumption savings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52.7;F832.2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国荣;社会储蓄结构与通货膨胀简论[J];青海金融;1995年11期
2 祝寿洋;社会储蓄结构与通货膨胀简论[J];人文杂志;1996年01期
3 相重光;;积极发展中美贸易的初步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80年03期
4 张杰;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0年05期
5 哈冰;美国经济衰退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2年08期
6 刘凡;美国贸易管制措施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加拿大教授徐滇庆独论中美贸易博弈:中国承受能力强得多[J];浦东开发;1996年08期
8 仇华飞;略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美贸易关系[J];民国档案;1999年03期
9 陈东琪;;促进中美贸易相对平衡的对策与前景[J];经济界;2007年04期
10 田洁;;浅析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桂田;孙露f^;;中美贸易顺差与产业的互补性[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魏杰;;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治理整顿中的储蓄政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3 叶阿忠;王佳炜;陈敏讷;吴相波;;影响中美贸易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汉林;孔令香;;21世纪初美国经济波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来科;;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周世俭;;未来四年中美贸易将步入多事之秋[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吴玉梅;华兴夏;杨春瑰;;基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中美贸易不平等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尹忠明;朱宇;;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对策探讨[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序言[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仕辉;李文憬;;中美贸易摩擦特点、原因及中美经贸关系展望[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诸巍;设障中美贸易:亏了中国未必赢了美国[N];解放日报;2003年
2 魏薇;布什第二任期内中美贸易前景[N];金融时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孙楠;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冀望“三十而立”[N];国际商报;2009年
4 特约撰稿 杨颢;中美贸易交锋 茶壶里的风暴[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5 章轲;埃文斯:中美贸易应向深度开掘[N];经理日报;2005年
6 苗迎春;中美贸易争端因谁而起[N];国际金融报;2003年
7 陆绮雯;中美贸易:不平等下的不平衡[N];解放日报;2003年
8 文钊;中美贸易两线博弈[N];经济观察报;2003年
9 马宇;中美贸易争端的表象与本源[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0 记者 徐 风;中美贸易80%受标准制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海君;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2 高斌;从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看中美贸易互补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4 杨丹;中美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续延军;经济相互依赖条件下的中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9 李淑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立辉;“入世”后我国对美贸易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新霞;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冉祥勇;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协调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3 廖雯婷;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对策探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宇;2001年-2010年中美贸易摩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5 赵兴全;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商品结构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牛丽娟;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校美;中美贸易摩擦的产业结构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8 朱一青;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启示[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邱扬洋;关于中美贸易问题新闻报道的批评性隐喻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薛金倩;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贸易结构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2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5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