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流动性管理行为分析—商业银行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22 22:49

  本文关键词: 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流动性 参与者 仿真模拟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商务贸易越发频繁,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对支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建立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200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决定启动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主要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应用系统,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以下简称中国大额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或大额系统)在我国支付结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准确的支付清算平台。大额系统先在北京和武汉等地投产试运行,然后分批在全国推广,并于2005年6月全面落成。商业银行作为大额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应该把握支付系统变革带来的机遇,但这并不仅仅意味着高效和便捷,同时也为其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对大额支付系统中参与者流动性管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口展开论述。 本文从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这一角度出发,主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银行来说,存放在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清算账户中的流动性最优水平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另一方面是银行的资金清算账户流动性管理行为对大额支付系统的影响是怎样的。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资金清算账户余额不适当,会给参与者带来机会成本或融资成本,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不足显然会对整个大额支付系统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作者希望运用新方法,建立新模型,开辟一个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新思路。本文主要采用建立经济模型和仿真模拟两种方法,仿真模拟借助芬兰银行BoF-PSS2模拟系统软件,并通过实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使用两种研究方法,可以很好的从理论方面和实证研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仿真模拟大额支付系统,是对经济模型理论研究的完善和补充,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更具说服力。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博弈分析等,进一步分析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行为。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开启全文。第二部分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相关情况,为第三部分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为系统参与者流动性定性分析,通过建立成本模型寻找最优决策,分析参与者的内部队列管理行为,并对参与者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借助芬兰银行模拟支付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目前参与者资金清算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全文,指出不足及创新点。 流动性对所有经济主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担负着资金融通的重任,流动性更是其必须关注而且应该是重点关注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要实时关注流动性资产的状况,又要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要求同时具有经验性、实时性和前瞻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流动性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三个阶段。本文以资产负债结合的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在支付过程中,经济交往各方通常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经济主体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体,即支付系统。根据支付系统结算机制的不同,大致可以将支付系统归纳为四类: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eal-time Gross System,缩写为RTGS)、延迟净额结算系统(Deferred Net System,缩写为DNS)、持续净额交收系统(Continuous Net System,缩写为CNS)和混合系统。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是实时全额结算系统。目前,影响支付系统参与者流动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使用净额还是全额结算、使用哪一种流动性优化算法以及中央银行的相关政策等,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具有安全快捷、费用低廉、操作简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从大额支付系统建成开始运行以来,整个系统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系统业务交易额与GDP的比值有待提高,说明我国大额支付系统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另外,大额系统运行还呈现出业务较高程度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省市、集中在几个经济圈、国有商业银行占支付系统的主体地位等特点。 在支付系统领域,流动性是指支付系统中各参与者的资金头寸能否满足支付需要的能力。流动性不足,可能会造成支付指令无法完成,结算延迟,严重的还会使整个系统陷入等待流动性而无法运行的局面,也就是所谓的“死锁”。死锁通常可以通过轧差和注入新的流动性来解决。由此可见,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非常值得研究。 流动性管理通常牵涉到成本问题,成本是商业银行最小化其流动性的主要原因。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以下方面:吸收的存款、中央银行账户余额、从上级申请的资金划拨、其他银行的来账、中央银行的信用展期以及货币市场资金融资。根据流动性来源分析,可以看出资金清算账户的余额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上一日的账户余额、本日内净收入、同业拆借余额及利息。作者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建立成本最小化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求出最优解的条件。通过分析可知,资金清算账户余额的成本主要取决于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当机会成本和流动性不足的成本相等时,资金清算账户的余额为最优。 作者分别对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内部队列管理行为和参与者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所谓参与者内部队列管理是指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在通过大额支付系统进行支付之前,根据参与者各自资金清算账户余额、预计将会收到的来账金额以及支付的重要性等因素,调整支付行为,将支付指令进行排队处理的行为,并且最先释放内部队列中重要紧急的支付以及释放进入大额支付系统之后能够立即被执行的支付指令。参与者可以通过内部队列管理,降低资金清算账户上的储备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博弈可以看出加大惩处力度对提高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有一定帮助。在短期来看,参与者行为可能会对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但就长期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参与者行为产生的影响能在其长期运行中被弱化。 在仿真模拟阶段,本文使用BoF-PSS2仿真模拟器,这个模拟系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采用标准的全额实时结算机制,支付指令逐笔、实时、全额清算,没有引入任何流动性节约机制或混合结算机制。作者以此为基础进行仿真模拟。首先,根据各行别2010年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吸收存款总额计算超额存款准备金,并作为基准模拟的日初余额,将模拟得到的结果作为之后比较的基础。其次,把所有参与者看作一个整体,将基准模拟的日初余额提高和降低20%,再分别进行两次仿真模拟,并把系统运行的相关结果和基准模拟相比较。最后,根据分析比较找到目前参与者流动性管理的问题和提出建议。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参与者资金清算账户的余额基本合理,参与者进行流动性管理的行为短期来看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在流动性数额上基本保持的情况下,参与者在流动性管理上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形成良好的调整机制,在流动性需求高峰及时筹措足够的流动性,有多余流动性时及时转移用于盈利业务。其次,适当将单笔大额的支付指令分解为金额较小的几笔支付,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同时也节约流动性。最后,参与者在向中国大额支付系统发送支付指令前,应预计自己的资金清算账户余额和可能收到的流动性,优先发送一旦进入系统就能及时被结算的指令。这不仅提高了参与者使用大额支付系统的效率,也减少了大额支付系统的结算延迟。 在我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参与者的流动性管理行为受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的影响,同时系统的运行效率也受参与者流动性管理行为的影响。这是一个双向影响和制约的机制。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的创新点在于运用了仿真模拟方法,更直观的展现了目前中国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运行情况,也是对经济建模分析的一个完善和补充。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真实的数据也是本文最大的不足,如果以后的条件允许,希望能有进一步的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2 牛晨;魏先华;潘松;陈敏;;我国大额支付系统中的流动性风险[J];系统工程;2008年11期

3 周鹏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和支付系统效率实证分析——来自意大利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经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4 陆晓明,王军;支付系统变革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5 李彬;覃海燕;;央行支付系统与广西商业银行流动性以及实施货币政策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09期

6 匡云芸;;国内外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与借鉴[J];区域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7 郑建华;周松海;;现代化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贵州农村金融;2009年01期

8 郑冬蔚;;“清算窗口”问题刍议[J];黑龙江金融;2011年03期

9 杨海;;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华南金融电脑;2009年06期

10 姚长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广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黄申亮;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发展及影响[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宛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万庆;中央银行现代支付体系实施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5 高鹏;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探讨[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曹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赵迁;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冲突:2003-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5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55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