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流动性平衡、价值创造及金融产品设计原则——基于符号经济系统和实体经济系统互动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27 02:08

  本文关键词: 流动性失衡 价值创造 符号经济 实体经济 出处:《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含有实际余额效应的瓦尔拉斯模型描述了符号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的基本平衡条件,并指出流动性(信用)是通过影响价值创造过程而间接地创造价值,但流动性的过度扩张可能导致符号经济系统独立于实体经济运行而与价值创造无涉,打破两系统的基本平衡关系。本文最后通过对美国新金融模式的分析,说明我们仍需按照"资金转移及分配"和"风险转移及分配"两种基本中介功能相分隔的原则来设计金融产品,才能避免信用过度扩张而导致的流动性危机。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basic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symbolic economy system and real economy system are described by using the Walras model with actual balance effec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liquidity (credit) indirectly creates value by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value creation, but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liquidity may lead to the independent operation of the symbolic economy system and not to the creation of value. Break the basic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financial model of the United States. It shows that we still need to design financial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ng the two basic intermediary functions of "fund transfer and allocation" and "risk 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liquidity crisis caused by excessive credit expans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AJY045)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5BJY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0;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引起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金融模式,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反思,同时也在讨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否促使经济尽快地走出衰退。一些观点认为,美国人的低储蓄率以及利用信贷进行超前消费是导致金融危机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茆汉东;浅析老子“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蒋春燕;全球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3 彭雅瑞;新经济环境下推动企业成长的项目导向战略规划[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4 周宝妹;;论社会保障权[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5 赵学刚;;求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实现的制度困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宋健;关于我国货币数量论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7 李靖,洪明;论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机理——基于企业家及其人力资本维度上的探寻[J];财贸研究;2003年02期

8 靳继东;;概念、学科与合法性——政府经济行为的逻辑与困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海燕;范春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10 崔健;;日本的社会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彭斯达;郑珊;;企业家精神与美国的自主创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5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蔡强;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宝森;中国乳制品安全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杰;青啤公司规模扩张过程中内部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晓燕;我国煤炭企业重组初期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林;基于人力资本整合的企业重组模式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邹燕花;A电子科技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兰图;“90后”大学生价值观特征与就业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钦洁;制度非中性下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郑莹莹;关于国家价值标准如何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9 郑凯;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国振;论消费者权利的基本权利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变局考验管控能力[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1期

2 张晓晶;试论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何帆;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联——《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读后感[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鲁育宗;;虚拟经济“双刃剑”[J];上海经济;2008年05期

5 张晓晶;试论股市变动与实体经济的偏离[J];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阮明烽,叶光亮;中国离金融危机有多远?[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张声洲,李伶俐;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7期

8 江秀辉;李伟;;辨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科学关系[J];科学大众;2006年12期

9 刘荣;;张晓晶:“符号经济”的中国首倡者[J];今日科苑;2010年05期

10 陈征;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广信;冯志军;;第三产业劳动价值创造问题刍议[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广信;冯志军;;第三产业劳动价值创造问题[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钟裕高;;论经济活动中价值创造的规律性[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樊曼莉;;论现代生产的若干新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5 陈永志;;科学技术、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赵学清;;对劳动价值理论几个问题的认识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章猷才;;论服务性劳动的性质与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8 余炯;;论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规律[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9 李剑南;李永强;杨志林;史亚莉;;顾客契合价值视角下免费顾客的价值初探——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秦红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形式与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锡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创造[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姜剑 吴一帆;温州建行做价值创造力的提升者[N];温州日报;2005年

3 柴韬;构建价值创造型会计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齐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实现持续有效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黄泰岩;创新考核制度 引导企业成长[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康燕;建立客户为中心理念机制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7 王颐邋黄伟权;外资在华银行谋求价值创造之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肖知兴;商业精神[N];首都建设报;2009年

9 胡问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N];人民日报;2005年

10 余U,

本文编号:1467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67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e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