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理论解释及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8-01-29 23:28

  本文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法治 证券市场国际化 出处:《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接着对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评述。在分析金融业的特质性和金融经济史的基础上,结合制度经济学和金融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法治制度是内在的核心基础因素。基于证券市场的运行特性,考虑到目前我国法治体系的缺陷和上海金融市场的禀赋条件,提出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应当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推动力,而证券市场国际化则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then makes a theoretical comment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history of financial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comment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which holds that the rule of law system is the internal core basic factor and based on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Considering the defects of China's legal system and the endowment conditions of Shanghai's financial market, it is proposed that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securities market should be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作者单位】: 申银万国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分类号】:F8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概念在讨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之前,我们首先界定一下“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支点。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中心不仅可以平衡私人储蓄和投资以及将金融资本从存款人转向投资者,而且也影响支付和地区之间的存款转移,银行与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兵;杨雯雯;;金融业集群发展研究——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3 胡月晓,申红;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规模、空间分布与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04年01期

4 王仁祥,孙亚超;构建实现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支撑平台[J];金融论坛;2004年08期

5 滕春强;;演化视角下的金融企业集群发展动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6 孙中伟,路紫;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7 朱小檬;薛忠义;孙爱田;;大连建立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对策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9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10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伯红;现代世界城市网络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贾希凌;涉外经济管制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马小宁;旅游业与城市经济[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丹;金融集聚浅析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2 韩雪;论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慧巧;电子政务与现代城市功能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珂;产业集群理论与北京市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向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晓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和政府的作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7 孙亚超;区域金融创新系统与武汉金融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邓智团;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于海珍;“自我依托”旅游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倪克湖;形成金融中心的条件与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方案[J];甘肃金融;2001年02期

2 王传辉;国际金融中心产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3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4 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5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保智;沈浩;徐雨梦;;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还是上海?[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6期

2 ;国际金融中心的类型[J];天津经济;1996年06期

3 ;读者[J];新西部;2011年08期

4 刘文通;;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与发展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教授[J];港澳经济;1994年07期

5 ;编者心窗[J];港澳经济;1995年08期

6 莫复溥;;香港是怎样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兼谈建立金融中心的条件[J];港澳经济;1995年08期

7 ;数字[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8期

8 孙南申;;中国如何谋求国际金融事务话语权[J];中国经贸;2011年04期

9 冯邦彦;;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及挑战——简评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策略文件”[J];港澳经济;1995年07期

10 葛结根;;安安稳稳才是真——论过渡时期中银集团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作用[J];港澳经济;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丹萍;;顺应国际化趋势,建设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4 洪葭管;;从金融中心的标志看历史上上海完全金融中心的形成[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5 查振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与深港金融合作的方向[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6 王凯丽;林进军;;香港如何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7 赵晓斌;;全球金融中心的百年之争及中国金融中心的崛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潘英丽;;回归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建华;;国际金融中心与深沪两地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曹龙骐;;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观念更新和现实途径[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妮;曾维会见荷兰国际金融中心主席[N];沈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赵嘉麟;俄规划将莫斯科建成国际金融中心[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曹金玲;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站在历史新起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记者王建华;伦敦稳坐国际金融中心头把交椅[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记者 谢卫群;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成国家战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良好“金融生态”[N];文汇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蔡宗琦;发展2.5版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需符合六大标准[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早报记者 周文天;上海3.2亿建高级金融学院 求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瓶颈[N];东方早报;2009年

9 见习记者 张小乐;上海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N];解放日报;2009年

10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乔依德;“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应 加强部委联席会议制度”[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苏立峰;全球金融中心演进规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之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伟明;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苏州大学;2011年

10 任淑霞;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俞晓天;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与对策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刘宏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国际金融中心职能的培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祝东欢;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吴淑静;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涛舟;资本市场与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和战略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刘志强;沪港双核型国际金融中心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曾崇山;基于功能观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俞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的拉动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4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74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