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异质性与消费倾向的变化——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13:35

  本文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动机 异质性 消费倾向 过度敏感 过度平滑 出处:《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to prove that consumers' precautionary saving motivation is heterogeneity: 1) Education leve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recautionary savings motivation, but age is not; (2) consumption oversensitivity and over-smoothing coexist in Chinese consumers, education can not weaken consumers' over-sensitivity and over-smoothness, and even aggravate excessive consumption smoothing; The uncertainty of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not entirely determin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income.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and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precautionary savings in China. The key i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expected consumer spending on consumer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与国际经贸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与国际经贸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09YJC790052,09YJC790054) 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09E-03)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7JDTDXM7900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引进人才项目(0801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11重点项目(GDUFS-211-M)的研究资助
【分类号】:F224;F832.2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消费者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尤其对当期收入增长具有过度敏感性,因而经济周期将由于消费呈现对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而振荡加剧(杜海韬和邓翔,2005)。因此,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学界对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研究由来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2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3 杜海韬;邓翔;;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4 孙凤,王玉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统计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玲;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2 裴春霞,孙世重;流动性限制与居民储蓄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3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4 王政霞;信贷约束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5期

5 朱信凯;消费的短视行为及实证检验:对中国农户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6 周好文,潘朝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7 黄飞鸣;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析与展望[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汪浩瀚;;跨期选择、制度转型与居民消费行为的不确定性[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9 谢建国,陈漓高;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一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10 王文博,闫荣国;中国GDP最终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协整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枚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4 施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徐明焕;中国居民消费的政府干预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朱信凯;中国农户消费函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洪鹏;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和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吕晖蓉;中低收入者购房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姚大鹏;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翟玉婷;江苏省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分析及拉动消费对策建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杨爽;重庆市居民金融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田爱国;黑龙江城镇消费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7 谢瑞巧;居民预期与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银香;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模式的经济分析和现实选择[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9 韩书成;我国居民理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赵楠;中国消费增长的世代交叠模型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2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勇;李琪;;中国居民延期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求是学刊;2011年05期

2 易波;;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4期

3 虞斌;何建敏;;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比较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4 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5 梁斌;;收入分配差距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年06期

6 贾男;张亮亮;;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7 孙海法;程贯平;刘海山;;经营管理价值观异质性对冲突与绩效的影响——基于123个高管团队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马莉莉;李泉;;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9 林高榜;曹fE;;R&D溢出异质性与技术进步——基于中日两国经验的比较[J];学习与实践;2011年08期

10 张杰平;陈国权;;中国居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伏锋;刘亮环;王龙;;社会网络上的演化囚徒困境博弈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饶育蕾;陈永耀;彭叠峰;;基于异质性利他偏好的蜈蚣博弈实验结果解释[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挺;肖海莲;;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选择[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昊e,

本文编号:1476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76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