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及其评述
本文关键词: 货币 经济周期 理论发展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的经济周期理论,对货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它们将纯货币因素或货币与实际经济因素的结合,作为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并将货币变动视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结果。正确评述这些理论,对合理认识和发挥货币在危机管理和周期调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出发,对货币信用与经济危机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对现实提供了更深刻的启示。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theory of economic cycle studies the role of money in the economic cycle. They take the pure monetary factor or the combination of monetary and actual economic factors as the cause of the economic cycle. And take the change of currency as the result of the cyclical fluctuation of economy. Comment on these theories correct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money in crisis management and cycle regulation. Marx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credit and economic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production process. It provides more profound enlightenment to the reali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0;F06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货币既可以表现为经济危机的诱发因素,也可以成为促进危机后的复苏和经济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货币是如何作用于经济中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的?货币对经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是货币变动导致实际经济波动,还是相反?18世纪的理查德.坎蒂隆,19世纪的桑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9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10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小年;;凯恩斯主义的真相与陷阱[J];IT时代周刊;2011年15期
2 刘炎生;;专题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7期
3 杨远昌;;流动性偏好升温的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1年26期
4 叶玉;;“G20与全球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5 文江;;哈耶克和他的经济思想[J];财会学习;2011年02期
6 程均丽;姚南;;嬗变中的预期理论——动物精神与异质预期假说[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7 黄瑞玲;黄忠平;;危机原因及其治理:基于劳动、货币与资本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4期
8 李国疆;;全球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9 唐柳洁;仇喜雪;;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简化及图形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义平;;凯恩斯革命之革命[J];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春玲;;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研究与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连城;;论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原因和平抑经济周期的制度安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周炼石;;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中国的传承与创新[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余文烈;奉茂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信条的“致命自负”——论“华盛顿共识”的理论悖论和现实矛盾[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杨惠昶;张强;;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古典货币数量说批判[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张永军;;日本经济衰退与复苏原因探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陈昆亭;龚六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综述[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熊俊;;收入分配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机理及其警示——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方烨;中国学术界在研究方法中存在什么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岸元;应对危机需要新的思想体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梁小民;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变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梁捷;评伯南克《宏观经济学》[N];财会信报;2009年
5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 张卓元;经济热点也是研究热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 李翔;没有结论的争辩[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刘俊、刘新宇;“中国应停止继续购买外汇”[N];广州日报;2011年
8 秋风;经济学的数据迷信[N];中国经营报;2009年
9 牧歌;流动性过剩与凯恩斯陷阱[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万磊;经典理论的颠覆者:未来10年他们在熨平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玉春;货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孙妍;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光华;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丽娟;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2 曾伟军;论我国贷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王志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资产证券化、收入分配与次贷危机:一个文献综述[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淇;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克捷;经济波动与公司的信用风险[D];复旦大学;2009年
6 马焕明;“凯恩斯主义”盛衰演变与西方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熊萍萍;污染、货币、政府花费、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峥;后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比较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磊磊;引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李辉;《管子》市场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6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7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