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产业链升级、行业差异与农业上市公司的信贷配给——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2-03 15:56

  本文关键词: 产业链 信贷配给 农业上市公司 出处:《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描述性统计和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产业链延伸后农业上市公司在获取银行信贷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的确提高了农业企业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的地位,并至少使农业企业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无差异。这一结论与农业是弱势产业,因而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预期并不一致。本文认为,这可能是由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更为优势的地位所致。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anel data analysis to take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ies in obtaining bank credit after the extens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exten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has indeed enhanced the posi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accessing bank credit. And at least mak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access to bank credit and other types of enterprises no difference. This conclusion is not consistent with agriculture is a weak industry, so there is systemic risk expectations. This may be due to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n a more advantageous posi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双重二元视角下中国农村金融的演进与体系重构研究”(项目编号:07JA79002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重二元经济视域:浙江农村金融市场演进机制”项目编号:Y6080177㖞的资助
【分类号】:F832.4;F324.6
【正文快照】: 对农业的信贷配给往往被认为是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常态Bell,1993;叶兴庆,1998;乔海曙,2001㖞,而自然气候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往往被认为是造成农业信贷配给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而言,由于银行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组织、管理等信息的获取要相对容易得多,因而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2 陆磊;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金融研究;2003年06期

3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4 乔海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3期

5 陈锡文;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1期

6 刘西川;程恩江;;贫困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配给机制的经验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6期

7 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6期

8 徐少君;金雪军;;农户金融排除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年生;;对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的一些探讨[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2 秦华;何琼;;以农民增收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谢云,赵长勇;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4 曲世林,罗守贵,欧阳令南;关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5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张健;冯中朝;;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必然性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7 李仁健;;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8 刘秀杰;张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支持和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9 夏晓燕;;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10 潘再见;;破解金融困境,建设和谐农村[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向虎;;中国农村劳动力短期流动现象的一个理论解释——基于托达罗城乡迁移经济行为模型的修正[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雷蕾;;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姚凤阁;温红梅;;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易棉阳;;改革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悖论新解——一个DGLLS分析视角[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运保;;新农村基层债务化解分析——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6 张乐柱;王家传;;提升农信社竞争力 支持农业经济发展[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池波;彭克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谢元态;汪云兴;;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非均衡金融体系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曙光;王丹莉;;增量式渐进变迁、微观主体自主创新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10 何广文;李莉莉;;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金融改革[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5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孙宏;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立承;中国县乡公共财政运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杨玉熹;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谢添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刚;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潘旺;大石桥农村支付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志强;县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叶菲;新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差距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3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4 焦瑾璞,周诚君;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八大理论争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6 翟照艳,王家传,韩宏华;中国农户投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4期

7 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8 李锐;朱喜;;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9 李玮;对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审视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10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祥苏;[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长良;;产业链 垂直极限——餐料行业呼吁纵向战略同盟[J];烹调知识;2010年17期

2 鞠宁霞;刘琼;;农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9期

3 苏宁;殷珊;;新疆涉农上市公司运行效率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1年13期

4 夏显力;张兴龙;任健华;;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1年21期

5 朱庆;;信贷配给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6 杜晓英;;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的对策[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7 苏峻;何佳;;关系型信贷:一个基于信贷配给的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3期

8 邱崇明;王东明;;我国地区间金融法治环境差异与区域信贷配给[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9期

9 王华书;;贵州辣椒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0 赵娟;;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研究[J];河南科技;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周宗放;霍学喜;;信贷配给突变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文婷;梁雪春;童玲玲;;信贷配给下农村经济体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锦华;吴方卫;;农业上市公司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投资价值分析[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伟;李宁;杨印生;;最优偏离DEA模型及其在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7 张万朋;;我国高等学校负债融资行为研究——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视角[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顾海峰;奚君羊;;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性金融缺陷问题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9 顾海峰;;信贷配给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机理性缺陷及其治理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瑜洁;张蕙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刚;青纺联:产业链延伸之“韵”[N];青岛日报;2009年

2 胡爱民 吴平;兴发集团:产业链延伸环环生金[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谢国洪 方备利;产业链延伸促奔马奔亿元[N];黄山日报;2010年

4 郭小勇 叶志海;做好产业链延伸大文章[N];中国矿业报;2010年

5 新疆证券研究所 韦峻海;新和成产业链延伸初见效[N];中国证券报;2004年

6 魏农;农业上市公司为何“背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黄文方;农业上市公司为何“背农”[N];农民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孙静 通讯员 高心如;首建省内最大散货船 冠海成功演绎产业链延伸路径[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新疆证券研究所 韦峻海;新和成:产业链延伸初见效[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施翼 通讯员 王豆仙 楼朝朗;从栏头到餐桌全产业链延伸[N];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翔;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星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余景选;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巾英;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金俐;信贷配给:微观基础与货币政策含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郭昱;农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行为与效果[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姚琼;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文远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章元;非对称信息下的团体贷款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静;中国民营企业信贷配给难题解析——从公司治理角度的理论探讨[D];苏州大学;2004年

2 程怡;信贷配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杨英;资本市场信息非完全性与信贷配给对于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颜胤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蔡向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影响因素理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赵丹丹;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共生融资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廖岚;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郑良娥;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与经济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董意凤;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金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7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87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