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交叉上市动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9:56

  本文关键词: H股回归动因 交叉上市 控制权隐性收益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交叉上市动因的理论假说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境内A股市场交叉上市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在香港主板上市的120家H股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A股市场过高的发行溢价导致低廉资本成本、境内外融资惯例的差异以及政府制度推动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表层动因,而境外上市企业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隐性收益则是推动其回归A股市场的深层动因。对此,本文提出了应该加强回归企业发行监管、改变现行的回归定价方法等保护境内投资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bout the cross listing causes the foreign scholars on China's overseas listed companies in A stock market return cross listing agent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120 h shares listed on the main board of Hongkong'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mestic A-share market A high premium on the issue lead to low capital cost, differenc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ng practices and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is to promote the surface motivation of overseas listed enterprises return to A shares market, while overseas listed companie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of the pursuit of invisible benefits of control is to promote the return of A shares market deep motiv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should be made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issuing supervision,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change the pricing regression metho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within the territor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融市场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批准号07JZD00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资助项目(批准号09GLXO4) 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分类号】:F276.6;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企业的境外上市以及回归境内A股市场交叉上市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境外上市公司以来,截至2007年底,已有146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主板或创业板)发行股票上市。此外,还有10家在香港交易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秀良,高飞;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董秀良,薛丰慧;股权结构、股东行为与核心代理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玲,王化成;家族性控股股东资本运营策略研究——对许荣茂家族套取上市公司收益的案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2 袁天荣;并购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动机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06期

3 叶勇;胡培;谭德庆;黄雷;;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偏离下的公司价值和公司治理[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现状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何玉波;王清;;国有企业经理人剩余控制权收益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9期

6 叶勇,黄雷;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溢价和公司治理研究[J];管理科学;2004年05期

7 邓汉慧;张子刚;;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8 王平;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曹玉贵,杨忠直;公司治理中股东监督行为的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黄飞;万弋芳;;关于控制权的私人收益问题的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党兴华;贺利平;;风险企业控制权结构与企业成长能力的典型相关性分析[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鹰;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张伏波;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锐;银行体系失效与公司债券市场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文守逊;上市公司控制人投资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高洁;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蒋国洲;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孙章伟;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安排的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8 唐楚生;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叶勇;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效应研究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侯强;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霞;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2 许迪;论争夺公司控制权过程中目标公司的董事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朱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4 符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桂霞;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4年

6 林凤;不对称信息、金融中介与公司治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实践的比较与借鉴[D];西北大学;2004年

8 文勇;我国上市公司购并中的制度(治理)动因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赵军伟;基于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陈文南;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颖一;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结构改革[J];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2 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3 裴武威;小股东保护、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丹;张力上;陈卫;;交叉上市、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2 方红星;金韵韵;赵文佳;;交叉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浮亏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的案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方红星;孙,

本文编号:148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48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