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 发展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成了以比较优势与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生产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是催化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目前,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均衡机制尚未浮现,经济全球化继续向深入方向发展。在此条件下,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向均衡化方向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延续危机之前的基本走势,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向西、向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Abstract]:Since 1990s, the world economy has formed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factor endowment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hitherto unknown degree. Global production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t present, the equilibrium mechanism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as yet to emerg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inues to develop to in depth direction.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promote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balanced direction, the pattern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s the basic trend before the crisis,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to the west, north direction, the Midwest economic growth continues to lead the trend.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831.59;F1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刘国瑜;刍议农民教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张贡生;走出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误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年02期
4 洪亮;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5 文娟;我国私人资本投资面临的体制性歧视及对策探讨[J];财贸研究;2002年04期
6 姜鑫;西部开发中的增长极与灰色区域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8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未来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9 郭熙保;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10 程东旺;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向度[J];党史文苑;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肖文韬;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吴莉芳;贸易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旅游饭店人力资本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王宏新;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及我国政策选择[D];湘潭大学;2001年
4 郑志宏;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变革与金融支持[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6 郝继涛;发展中的贫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周琛影;比较优势的动态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8 易红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2年
9 蒋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华;;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2 ;邹恒甫:4万亿,加速建设和谐社会[J];小康;2008年12期
3 马建国;;金融危机“触角”伸向英国实体经济[J];共产党员;2008年24期
4 戚永晔;;坚持信念 共克时艰 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J];观察与思考;2008年23期
5 黄利霞;董娟;何春革;;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9期
6 秦宁;;十大措施释放积极信号[J];财会研究;2008年23期
7 彦堂;;早春二月[J];东北之窗;2009年05期
8 刘冲;高新亭;;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J];市场论坛;2009年02期
9 范黎波;郑建明;;金融危机、跨国公司应对与中国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10 郑建红;徐少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金融与经济;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2 王蔚;傅文龙;;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渠道——兼论对山东经济的影响与山东的应对之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3 张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努力保持平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危机条件下平度经济发展的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5 陈胜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发展方式评析——兼评“中国模式”的讨论[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6 王君萍;王敏;;从马克思《资本论》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与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主父海英;;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剖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8 陈宪忠;;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科学发展——以荔浦为例[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9 谢丽威;;金融危机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应对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欧新黔;;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报告——在“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茜;金融危机下能否继续推进“双转移”?[N];南方日报;2009年
2 程实;美国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还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万应慧;巨大力量源于星星点点[N];辽宁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朝东;金融危机面前的高速高效[N];通辽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颖春;金融危机远未见底 中国地位有望提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记者 贾伟 闫锐;把“两会”精神化为应对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N];河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郝英;地产企稳或见危机底部[N];华夏时报;2009年
8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前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走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庄俊康;“再造一个兰州很有必要”[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钱彤 陈鹤高;增强信心 携手合作 共渡危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罗经华;金融危机与产业均衡[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马红瀚;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黄禹铭;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许红梅;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杨鸿;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5年
8 韩云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9 高云辉;普京时期的俄罗斯经济振兴与经济风险[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才涌;外资银行参与东盟新兴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凌金珍;国际视野下安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许海燕;日美经济泡沫现象成因比较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5 何勇;金融危机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0年
6 闫鑫;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天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当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宋育轩;金融危机下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祥辉;金融危机的产业衰退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10 童藤;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机理及案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5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0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