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宽松”货币政策、通胀预期与货币规则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 中美货币政策比较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通胀预期 货币规则 出处:《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Abstract]:Since October 2008,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dopted "loose" monetary policies of varying degrees to cope with the global recession resulting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growth rates of money supply M1 and M2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end of 2008 and August 2009, China's M1 and M2 growth rates were 20.6% and 21.4,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US M1 and M2 growth rates of 3.36% and 2.14.Th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China are a reasonable response to "super loos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past year. China's monetary authorities have reacted more aggressively to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than American policy interventions. And the high growth in the money supply carries the risk of rising prices. Monetary policy should shift from passive coordin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discretion to follow monetary quantitative rules and curb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stable macro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2 刘胜会;;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3 颜竹梅;刘亦文;黄静寅;;中国M2/GDP水平的国际比较与畸高的成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瑾娟;;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2 吕素香;汪增群;;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德伟,金戈;利率、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J];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4 郝静萍;;我国目前物价上涨原因及金融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5 李士岩;;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规则与灵活性的权衡[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6 李石凯;黄剑;;美国金融生态的恶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失灵[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7 李雅丽;;本轮通货膨胀的货币根源分析——兼论我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困境[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8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9 赵建;;货币需求、货币溢出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货币现象的实证检验[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10 张国兴;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从来;刘晓辉;;汇率稳定、价格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刘晓辉;范从来;;人民币最优汇率制度弹性的理论模型与经验估计——基于价格稳定视角的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3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汪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张效冬;非对称性世界货币供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清芳;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退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禹丰;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的实证[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胡雪莲;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鹏;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优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汪洋;中美经济刺激计划工具的比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虞斐;2007-2010年美联储非传统型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赵睿婕;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赵普君;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高文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陈丽;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主要金融政策评析与比较[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军;;对日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2 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3 李斌;;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M2/GDP过高之谜”的再解释[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4 黄静寅;刘亦文;;刍议我国货币反替代现象的成因及影响[J];海南金融;2008年06期
5 陶士贵;;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7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8 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9 张春生;吴超林;;中国M_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10 黄昌利;任若恩;;中国的M2/GDP水平与趋势的国际比较、影响因素:1978~2002[J];中国软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升息启动改革[J];新财经;2004年12期
2 十步;徐枫;;日本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宁咏,李雷;新的经济周期波动形式与货币规则的转换[J];经济问题探索;1998年04期
4 章通;;结合通货膨胀分析我国民生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6期
5 楚文静;;浅析通胀预期及其应对措施[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6 徐向真;陈振凤;吴兰飞;;通货膨胀预期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理论导刊;2011年04期
7 钟伟,余珊萍;汇率稳定背景下的货币政策规则调整[J];经济科学;1998年06期
8 刘昊然;陈昱;;附加通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估计[J];现代商业;2007年27期
9 王欣;;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通胀预期的可行性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08期
10 马龙;刘澜飚;;货币供给冲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吗[J];经济学动态;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军;;费雪负债-通货紧缩理论在日本的政策实践[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王宁;蒙代尔相信人民币能顶住压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程实;股市为何不给面子[N];国际金融报;2003年
3 江西财经大学 黄锦明;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入世对策[N];上海金融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杨;通货膨胀预期与资产价格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袁恬野;后危机时代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沈燕波;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及其货币政策含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马希荣;通胀预期中的锚定效应及对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2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