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1 21:44

  本文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金融中心 因子分析模型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长株潭城市群虽然具有优于武汉的金融中心建设条件,但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等原则,走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准确定位,通过城市群金融功能分工与合作,规范好金融商务区建设,并采取积极的硬件、软件、金融辅助建设政策,才能使金融中心的建设获得最优的社会经济效应。
[Abstract]:Building national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wo-oriented society" in Chang-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lthough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uperior to Wuhan's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condition, However,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government guidance with market advancement, take the mode of government-supported development, accurately position ourselves, standardize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business districts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financial functions and cooperation among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adopt activ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nly by the policy of financial auxiliary construction can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center obtain the optimal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设计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200806)” 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特色研究”(2008ZK2007)系列成果
【分类号】:F8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5期

2 胡愈;柳思维;;长株潭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的构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范从来,林涛;构建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潘英丽;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沪港的目标定位与分工[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秀;孟令余;;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J];甘肃金融;2009年02期

2 朱敏杰;;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和对策探讨[J];甘肃金融;2009年06期

3 唐仕能;;浅议上海以一流国际金融中心为建设目标[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12期

4 张若浩;发展区域经济 催化金融中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8期

5 王志扬;;区域性金融中心:厦门的金融定位和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建森;余凌曲;熊文祥;;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开放导报;2008年04期

7 谢磊;黎昌贵;蒙永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8 许莉;齐兴利;许峰;;完善资本市场:南京民营企业的融资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S1期

9 张瀛;;金融市场税收政策:国际经验与改进思路[J];海南金融;2009年12期

10 张启富;;宁波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水平实证评价[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英丽;;回归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立峰;全球金融中心演进规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刘继广;人民币离岸金融运行机理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4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毓婷;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测度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2 倪权生;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和衰退及其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跃敏;沪港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高珊;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5 孟令余;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D];兰州商学院;2008年

6 吴隽;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邓智团;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矾;欧洲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蔡小贞;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态势分析:1980-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郑绍庆;融通仓——第三方物流架设银企桥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3 胡愈;许红莲;王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评级探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4 来亚红;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物流体系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虹,陈文仪;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体系[J];经济纵横;2002年02期

6 曹静;论我国专业物流金融公司的建立:UPS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5年06期

7 刘桂荣;徐静;;国际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借鉴[J];上海商业;2006年Z1期

8 张泽慧;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9 丁剑平;港币与人民币的协整:一个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2期

10 胡愈;王雄;;湖南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J];消费经济;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修;关于把郑州建成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2 陈邦理;浦东金融中心的建立和法律保障[J];浦东开发;1996年04期

3 郑德;建设广州地区性金融中心的若干看法[J];南方经济;1997年03期

4 吴大庆;;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构想[J];武汉金融;2008年03期

5 ;北京定位“金融中心”[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09期

6 ;云龙·十一景名邸 从曼哈顿到陆家嘴到庆春路[J];楼市;2008年19期

7 杰弗里·加滕;;全球金融重心向东方转移[J];浦东开发;2009年07期

8 向颖珍;李鸿文;;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探讨[J];经济前沿;2007年Z1期

9 陈雯;李伟;帅树新;;浅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及其前景[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10 ;专家建议:长株潭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群”[J];理论导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具恒;杜万坤;王仑;;西安高新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对策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谢国j;;纽约融资中心地位被削弱的原因及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明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4 国世平;;深圳发展国际化城市面临的金融问题[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樊民;;深圳改革开放的未来[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龙骐;;世纪之交金融功能的变革与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创建[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关于建设武汉金融中心的研究报告[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8 李巍;陈群元;;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昌坤;;新区域主义视野下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战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SWOT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侯严峰;长株潭城市群:打固话都不算长途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侯严峰;长株潭城市群现“两型”示范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花;便利与实惠:两型建设加速升级[N];湘声报;2009年

4 记者 严运涛;长株潭城市群综改试点方案上报国务院[N];湖北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伟健;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确定[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丁文杰 谭剑;五项改革“箭在弦上” “三个率先”层层推进[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李浩鸣 李媛 吴晓江;长株潭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N];科学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闫慧;长株潭城市群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创新之举[N];湘潭日报;2009年

10 周华平 牧园青;18个区域重点开发扩至益阳岳阳[N];湖南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万涛;长株潭联市制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静;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预后的统计模型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张琳琳;随机风场研究与高耸、高层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5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孙曙迎;我国消费者网上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成向阳;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金德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理论及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岩波;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统计建模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尹豪;中国企业并购的价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伦波;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蒋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刘青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公共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魏国凤;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动力的政府培育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张仁平;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郭月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饶琼;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经济法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马兆蔚;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金融合作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吴利;基于信息熵的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崔光华;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2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22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