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势能与技术外溢——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技术势能 FDI 技术外溢 高技术产业 出处:《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潜在推动能力,同时受到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企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内资企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势能"对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起到了抑制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抑制了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而在技术效率改进上则表现出了溢出效应。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hypothesis of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energy", which holds that the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host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the degree of entry of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 shows that the higher lev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has a great impact on domestic enterprise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technology potential energy" played an overall role in restraining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scal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le the spillover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8)“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F224;F832.6;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长远;;FDI与国内资本:挤出还是挤入[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2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3 程培X=;周应恒;殷志扬;;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入)效应:产业组织视角[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4 罗长远,赵红军;外国直接投资、国内资本与投资者甄别机制[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5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陈涛涛,范明曦,马文祥;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05期
7 陈涛涛,白晓晴;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与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8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9 王成岐,张建华,安辉;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2年04期
10 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J];世界经济;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朱捷;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赵燕;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FDI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徐建荣;转型期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康晓剑;区域经济系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王剑武;我国地区FDI吸收能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李惠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蒋雪根;上海市制造业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焦伟;FTA的经济效应与我国伙伴选择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红玲;我国区域间知识溢出的度量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晓乐;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孟慧;FDI技术外溢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卞昂;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邱会亮;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邵鹏鸣;跨国公司的政治经济效应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8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冠华;中国FDI利用的实证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尹虹潘;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个理论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鹏;外商直接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了国内投资[J];当代财经;2004年08期
2 李海舰;我国“三资”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4期
3 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4 杨新房;任丽君;李红芹;;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从资本形成角度看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9期
5 李稻葵;梅松;;中国经济为何偏好FDI?[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1期
6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7 赵晋平;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入分析与展望[J];管理世界;1997年03期
8 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04期
9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10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军;;为什么中国经济强大了,企业没有强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中;;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2 郭占锋;;浅析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新进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1期
3 邓路;;FDI溢出效应与自主技术创新效率:一个高技术产业特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4 王元龙;叶敏;;高技术产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01期
5 黄舜;管燕;;基于过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1期
6 孙根紧;;FDI、对外贸易与四川省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7 徐雪;;FDI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对FDI地区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黄舜;管燕;;基于过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1期
9 夏明;彭春燕;;国际金融危机后出口变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结构性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10 李天天;游聪;;FDI对上海制造业集群作用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胜;;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玉敏;踪家锋;;中国城市规模的Zipf法则检验及其影响因素[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锋;;浅析辐射应急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雷军;张志强;赵长海;张宇;马筱月;程乾;冯力理;;北京4号地铁线通车前后北京大学东门环境振动的比较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波;牛盼强;董意凤;;基于省域的经济知识基础与创新表现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杭州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介绍[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恺;;依靠技术引进,促进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快速发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军荣;;经济周期波动与跨国公司投资分布变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文豪;;技术特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基于产业差异的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延斌;2010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新闻揭晓[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朱竞若 王明浩;京西建设绿色发展新区[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朱竞若 王明浩;京西建设绿色发展新区[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延斌;2010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新闻揭晓[N];科技日报;2011年
5 周民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因地制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侯永锋;沈阳全球“招才引智”[N];辽宁日报;2011年
7 陈宝明 张海波 编译;国际产业转移盯上东道国消费市场[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丁开艳 张涵;京西“十二五”投资总额3000亿[N];北京商报;2011年
9 记者 袁蓉君;专家建议 多管齐下应对资本流入[N];金融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亚辉;“三位一体”创新路[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贤银;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思帆;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峰;我国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蔡琳;经济转型中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玉华;世界经济失衡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金星;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斌;创新经济体及其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郑基超;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强;江苏FDI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赵健;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史蕾;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杨沙;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淑芳;我国风电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与保障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耿爽;基于先进产业带动的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红;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与江苏技术创新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慧蓉;外商直接投资与上海就业关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景家;进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10 沈玲;高技术产业供应链生产能力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4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5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