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启示
本文选题:国际金融危机 切入点:系统性金融风险 出处:《求是》2010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本轮国际金融危机集中体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危机首先在国际金融中心爆发,迅速传导并波及全球,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世界实体经济的明显衰退。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Abstract]:The current 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concentrat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The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spread rapidly to the whole world, causing serious damage to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 Causes the world real economy obvious recession. The analysis reason,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
【分类号】:F8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纲;;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启示[J];求是;2010年20期
2 佘时飞;;金融危机后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再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中国CFO年会上的致辞[J];新理财;2009年10期
4 李汛;;也谈“4万亿”[J];金融博览;2009年02期
5 王影聪;;科学发展好又快 闲庭信步已绸缪——金融危机应对策要[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6 王银枝;;对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赤字财政的理性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董杰;;我国面临的“实业空心化”压力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0年09期
8 易纲;;国际金融危机三大启示[J];IT时代周刊;2011年Z1期
9 杨明基;;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全力支持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甘肃金融;2009年02期
10 余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J];甘肃金融;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陈丽娜;;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运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本之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宿玉海;;国际金融危机下对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5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军旗;;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及成效[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速建;刘建丽;王钦;;第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8 崔友平;;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建国;;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开征银行税长期来看是一种趋势[N];华夏时报;2010年
2 记者 龙亚芳;银行开渠放水汇成经济暖流[N];永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李志军;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N];现代物流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 唐彬;1400亿投资有助优化经济质量和结构[N];东莞日报;2008年
5 储著胜;刺激经济需防止埋下长期隐患[N];证券时报;2008年
6 姜锐 王宇;让金融之血给养经济之躯[N];中国信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闫立良;央行月内再度降息 信贷政策进一步放松[N];证券日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经济刺激政策的边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王丽英;“金融九条”护航中国经济[N];财会信报;2008年
10 吴伟;各国加息频现“退出”并非主流[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D];苏州大学;2012年
2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3 居松存;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袁国敏;中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3年
7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路扬;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有效性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沈军彩;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珊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协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郭岚雪;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叶子芬;我国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7 张显云;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苏杨;流动性过剩视角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林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辛庚达;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选择[D];兰州商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597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59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