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测算、影响因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14 07:15
本文选题:热钱规模 切入点:影响因素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一波波的经济一体化浪潮,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学界、政界以及商业界在基于对市场效率、市场公平追求的理念上,纷纷表示赞同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的迅猛成长,使得资金在跨国间的流动变得日益频繁;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也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成为必然。而接连爆发于上世纪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如墨西哥、东南亚与俄罗斯金融危机,其诱因之一便是跨境游资的频繁流动,危机的结果是其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了重创;而于近些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各种刺激政策,更是引发了国际游资的巨额频繁流动,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上事实,无不彰显了对国际短期游资监管的重要性。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便一直是国际经济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学者都预测大量的国际游资将进入我国境内,一方面等待人民币升值,待时机成熟时伺机撤走;另一方面,这些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境内之后在各个投资市场投机,以期获得短期高额利润,对国内的资本资产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跨境热钱大量进入国内所存在的相关问题。(1)资金的流入渠道,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我们控制热钱流入的规模,同时对其流出途径也可以做到从容应对;(2)测算热钱流入的规模;(3)探讨影响热钱进入的主要因素;(4)讨论如何改进我们现有的监管体系。围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解决方案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认真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总结应对方法,对于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总结了国内外文献对于热钱研究的现状,分别从热钱的定义、相关的测算方法和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三方面做出总结,在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跨境热钱流入的渠道、热钱的规模测算、影响境外热钱进入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及应对热钱的监管建议。第二章明确界定了热钱的定义、特征及来源。在结合国内外学界对热钱定义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热钱应解释为:在短期内为最求最大收益而在国际市场中快速流动,且对市场变化极为敏感的投机性资本。在此基础上,热钱具有四个特征:高投机性、高流动性、低透明度和巨大的破坏性。对于热钱的来源,本文认为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1)投资基金;(2)银行资金;(3)社会资本;(4)国际黑钱。这其中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热钱来源的主要部分。第三章讨论了热钱的流入渠道及规模测算。考虑到我国仍为资本管制的国家,热钱一方面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另一方面也需借道于非法渠道。在一般情况下,合法渠道包括:(1)经常项目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经常转移和收益;(2)资本项目项下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3)个人渠道。而非法渠道主要是通过地下钱庄。接下来,本文通过对几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热钱测算方法:错误与遗漏法、“热钱=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法、全口径测算法的重新计算,指出了上述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借鉴以上算法的基础上,本文以2005年二次汇改为时间点,考虑到我国贸易顺差和FDI平稳增长的趋势,修正和改进了热钱的计算方法,提出新的计算公式,热钱=外汇储备增加额—当期正常贸易顺差—当期正常FDI。估算了从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热钱规模。第四章文章讨论了热钱流入的影响,指出了热钱的流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正反两面的影响。流入的热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影响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负面作用上,具体表现为: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对人民币巨大的升值的压力、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容易造成资产价格泡沫以及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等。第五章则探讨了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及实证分析。本文指出了热钱流入的一般理论原因有,(1)套利、套汇、套价;(2)资产组合动机。而在具体原因上,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吸引,(1)人民币升值预期;(2)中美间的利差;(3)资本市场溢价。接下来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考虑了中美利差、美元兑人民币远期(一年期)月度变动率、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月度变动率、上证指数月度收益率。通过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美利差是吸引热钱流入的主要原因。在第六章,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热钱监管的建议。分别从从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设、制定热钱监管政策这两个角度入手,为进一步提高对热钱的监管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制度建设方面,本文认为应从改革宏观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入手;在制定热钱监管政策方面,本文认为应重点通过无息准备金的征收来提高热钱流入的成本,其它手段还包括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以及资本项目的均衡管理。 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首先现针对目前主流的计算热钱的方法做了相应的计算和评价,提高了文章的理论分析的对比度和可信度;(2)改进热钱的计算方法。目前主流的热钱测算方法假定FDI与贸易顺差中不存在热钱,这明显低估了热钱的规模。本文通过采取移动平均的方法,测算出贸易项与资本项中的合理部分,而其他途径流入的热钱则归入外汇储备增加额里面,进而得出最终的测算公式为,“热钱=外储增加额—当期贸易顺差的正常值—当期FDI的正常值”,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修正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较为准确的反映了热钱的规模;(3)在分析影响中国热钱流动情况时,综合考虑了热钱套利、套汇、套价的主要目的,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得出了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升值是热钱流入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尽管本文对热钱流动规模的测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修正,但由于热钱流入渠道的多样性,因此存在部分数据不可得的问题,本文基于公开数据的测算得出的结果较为粗略,并且最终的估算结果中包含了部分长期流动资本。另一方面,学界对于热钱的测算存在分歧,因此本文只是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热钱的规模大小;(2)如上所述,短期内的热钱流动是一个易变、复杂的过程,分析其影响和原因的时效性很强,并涉及到当时的国内与国际宏观、微观经济环境、投资人心理变化、规制制度变更等诸多因素。穷尽各方面的研究无疑将超出本人的能力范围,因此本论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6;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小平;境外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610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1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