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和战略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金融产业集聚 切入点:国际金融中心 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上海是国家经济发展龙头,是全国经济中心。自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以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成为上海地方经济建设首要目标,也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如何运用前沿经济理论指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产业政策层面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一项紧迫和重课题。 在新兴市场金融中心陆续崛起、全球金融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金融产业集群成为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重点之一,,国际金融中心正是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实际运用。研究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动力及障碍因素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结合目前金融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在总结归纳国内外有关金融中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以其在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案例作为研究借鉴对象,根据研究结论对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约束条件。针对前文所论述约束条件,最后文章从金融中心核心功能、金融创新、监管环境、和人才培养角度提出了相应战略对策。
[Abstract]:Shanghai is the country's lea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economic center of the country. Since the Party Congress report proposed "to build Shanghai into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inancial and Trade Center"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will become the Shanghai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primary go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How to utilize modern economic theories to guide Shanghai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has become an urgent and heavy topic from industrial policy level to promote this goal.
Rise gradually in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emerging market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industry background,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s become a focus of sociology, geography, econom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t 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dustrial cluster.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ts factors in practice and has a very positive dynamic obstacl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financial center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the successful case of the 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hanghai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s, the main constraints hin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stated constraints, finally from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the core functions, financial innovation,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存;;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及其策略[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2 曲保智;沈浩;徐雨梦;;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还是上海?[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6期
3 ;国际金融中心的类型[J];天津经济;1996年06期
4 ;读者[J];新西部;2011年08期
5 刘文通;;关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与发展问题——访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教授[J];港澳经济;1994年07期
6 吴光伟;;金融服务业的改造提升至关重要[J];上海国资;2011年08期
7 ;编者心窗[J];港澳经济;1995年08期
8 莫复溥;;香港是怎样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兼谈建立金融中心的条件[J];港澳经济;1995年08期
9 曾荫权;;基础稳健 无惧挑战——展望金融风潮中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J];港澳经济;1997年12期
10 ;数字[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2 刘丹萍;;顺应国际化趋势,建设北京国际金融中心城市[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军;;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5 洪葭管;;从金融中心的标志看历史上上海完全金融中心的形成[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第八章 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与创新[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7 刘轶;;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8 刘桂荣;;伦敦金融服务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9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查振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与深港金融合作的方向[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刘玉凤;伦敦金融城市长来沪推介[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 供稿;伦敦金融城的国际地位[N];国际商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潇滢;恐怖袭击当头一棒 孟买国际金融中心之梦渐碎[N];证券日报;2008年
4 记者 姚玉洁 王涛;屠光绍:上海要提升金融资讯等软实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丁凯;CBD金融服务业:是否还欠政策东风[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深圳学者 陈冰;伦敦金融城:独特体制创造商业奇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客座教授、银行金融德国中心主任 霍斯特·洛切尔(Horst Loechel)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特聘教授、副院长兼教务长 约翰·奎尔奇(John A Quelch);立足合作将比竞争更有成效[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曹金玲;德勤:目前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佳时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童颖;“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更缺中层管理人才”[N];东方早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纪荣;争做零售银行的金融中心[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沛;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任淑霞;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晓鑫;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卢钦;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重构[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晟;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与中国金融业国际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8 刘兴波;金融—经济危机视野下的美国资本主义变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殷兴山;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林伟明;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烨;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社云;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肖卉;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的松滋市金融布局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绍航;中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程新华;大珠三角地区金融集聚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和战略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徐云锦;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理论及对上海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淑静;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吴竞;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10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1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