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走向分析——基于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GDP以及物价水平影响的判断

发布时间:2018-03-16 09:30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切入点:金融危机 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2006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以及物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GDP增速在2009年第2季度已开始上升,并预计我国经济将在2010年第1季度走出通货紧缩。但根据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国内国际经验,综合考虑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本文得出了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和退出力度选择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6 to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money supply, economic growth and prices in China. It is verified that China's GDP growth rate began to rise in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9, and China's economy is expected to emerge from deflation i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0.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oper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during the two oil crises and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h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omestic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raw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withdrawal of moderately loose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choice of withdrawal strength.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2.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小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货币政策[J];南方金融;2004年11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许先普;;通货膨胀目标制宜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吗?——基于弹性目标规则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9 钟弥嘉;;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10 曾辉,刘洋;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戚丛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7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云婷;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明;我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贺瑞妮;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振勇;论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2 李维刚;泰勒规则、联储货币政策及我国货币调控问题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3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4 郑超愚,陈景耀;政策规则、政策效应、政策协调: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6期

5 秦嗣毅;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J];学术交流;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肖肖;;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操作——效果及不确定性[J];中国市场;2010年48期

2 王海静;;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货币政策调整[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5期

3 刘时阳;;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及其启示[J];经济导刊;2010年08期

4 黄飞鸣;;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三元悖论”之解[J];金融评论;2009年01期

5 尹继志;;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6 刘锡良;周轶海;;危机管理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7 雷国胜;;取消活期存款利率研究[J];理论探索;2010年05期

8 承列;刘淑萍;;金融危机对青海省企业的影响分析[J];青海金融;2009年10期

9 彭兴韵;;从“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2008年货币政策评述[J];中国金融;2009年01期

10 吴培新;;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工具[J];中国货币市场;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贞;;青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做法与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2 管晓华;;浅谈海事机构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岐山;;浅谈金融危机对碳酸镁市场的影响[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钙镁盐分会镁盐生产与发展研讨会专题报告汇编[C];2008年

4 谢石生;;金融危机下广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危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毕研勤;;我国制造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孙涛;;应对金融危机应进一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田辰山;;金融危机与文化问题[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刘明山;;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10 关景灵;;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转“危”为“机”的对策研究[A];广西服务企业年问题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蕾;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2 冯武勇;金融危机下,许多德国人重新捧读《资本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程实;美国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还有多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4 记者 申明;金融危机为开源产业带来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5 艾芸;七成受调查者信心坚定[N];市场报;2008年

6 本报主笔 林纯洁;圈子要兜到什么时候[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李静颖;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仍是世界的亮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 刘泓;聚焦金融危机下的世界族际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记者 周其俊;不裁员不降薪不减福利[N];文汇报;2008年

10 万应慧;巨大力量源于星星点点[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颖;金融危机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公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及效果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斌彬;信用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解凤敏;经济全球化下中国金融危机压力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卓琳;金融危机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斌艳;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吴俊宏;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孙小津;金融危机收入分配效应的国际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然;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助行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周睿;G20的崛起与作用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丽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就业问题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石文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社会政策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东;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9 冯艳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华;金融危机对北京用电市场未来三年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619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19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