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本文选题:后危机时代 切入点:国际金融中心 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重要国家战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避免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两种极端的态度。从后发的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来看,不平衡发展是它们通行的发展战略,而集聚效应则可以推动最初的不平衡发展到最后的平衡发展。上海的远期发展目标应该是建成纽约、东京这样综合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但近期和中期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应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在条件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的领域大胆的先行先试。
[Abstract]:Shanghai'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of China in the post-crisis era. Shanghai's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hould avoid two extreme attitudes of being arrogant and arrogant. Judg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ter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s their prevail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can promote the initi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o the fi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Shanghai's long-term development goal should be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like New York and Tokyo. However, in the near and medium term, Shanghai's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hould also adopt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old first try in areas where the conditions already exist or are basically availabl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985二期”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教育部国家教学团队“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建设项目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01]的资助
【分类号】:F8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大贤;马丁;;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J];国际融资;2009年05期
2 宋国明;;加拿大矿业证券市场[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10期
3 屠光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路径和方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奉军;[N];上海金融报;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山;;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看中央银行组织人事体制[J];河北金融;2009年10期
2 孙瑞雪;;浅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黑龙江金融;2011年05期
3 李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4 郑宁;;国外商业性探矿权投资方式选择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广场;2009年12期
5 向会英;;上海设立国际体育仲裁院分部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研;2010年05期
6 秦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于功能和影响力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7 杨朝峰;秦聪;;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俊芝;我国矿业上市公司技术信息披露与独立技术审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涛;完善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结构与功能的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君杰;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天津金融业发展[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春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之旅[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年08期
2 ;财经速递[J];招商周刊;2004年08期
3 杨建文;;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经济;2009年08期
4 龚学平;;龚学平主任在听取和审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后的讲话[J];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6期
5 吉晓辉;;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的报告——2006年10月26日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J];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6期
6 陈尚鸣;;上海,正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J];金融经济;2007年19期
7 陈尚鸣;;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疾行[J];公关世界;2007年10期
8 本刊特约评论员;;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9 陈嘉欢;;上海-纽约:国际金融论坛2009——中美专家共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经济;2009年08期
10 谭军,张灿;商品期货市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J];上海金融;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行;;论经济转型期如何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罗维;张文冶;;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3 张红;;系统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付翠莲;;后危机时代电子政务建设与中国政府管理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陆红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A];纪念会计改革与开放30年暨上海市会计学会成立30周年专辑[C];2009年
6 陈岱松;罗羽琪;何单;;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边艳;;河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9 陈建平;;论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行政文化战略选择——对“绿色新政”文化诉求的一种审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贾良定;崔荣军;陈永霞;;集聚效应、产业升级与经济绩效:乡镇产业簇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改芳;上海力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郭茹;项俊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担新使命[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文绩;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突破口在哪?[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记者 陈韶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公布[N];文汇报;2006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耿飞;上海力争201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框架[N];证券时报;2006年
6 记者 赵学锋;扎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上海金融报;2004年
7 许晓青;韩正:上海五年内“冲刺”国际金融中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郗佳荃;上海公布国际金融中心“十一五”规划[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记者 陈韶旭;六项工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文汇报;2006年
10 陈韶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智库”建立[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兆国;基于集聚效应的企业区位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梁仲;基于安全经济的花炮产业集聚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付铭;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骅;企业集群价值网络的形成与集聚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谢叙yN;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米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集聚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闫昊e,
本文编号:1621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2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