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区域发展国际研究进展及启示
本文选题:金融 切入点:区域发展 出处:《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金融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大多沿用宏观金融发展理论的思路和方法来分析金融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两者的因果关系和识别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为重点,往往将区域视为封闭的、孤立的,忽略区域所具有的空间结构属性。而最近一些研究极其强调自地理学的空间视角来研究金融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这些研究多来自金融地理学领域,一些来自区域金融学领域,文章从金融空间和金融空间与区域发展两个方面评述国际有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需要特别关注的金融与区域发展问题。
[Abstract]:Most of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follow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macro-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finance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gion is often seen as closed, isolated, Ignoring the spatial structural attributes of regions. Recent studies have placed great emphasis on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o study fin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Most of these studies come from the field of financial geography. From the field of regional fin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financial space and financial spa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financ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1048)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08A790005)联合资助
【分类号】:F061.5;F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2 武巍;刘卫东;刘毅;;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3 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4 林彰平;闫小培;;广州市金融机构微观集聚案例[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5 彭宝玉;李小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6 杨国中,李木祥;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与差异性金融政策实施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玲;;国际货币竞争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博弈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钟敦慧;张明举;;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李炜;;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及现实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4 孙国花;;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风险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18期
5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深化发展的“两阶段”战略及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6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7 石盛林;;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基于DEA方法的前沿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8 陈娟娟;欧阳彬;;论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国家形象战略的货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9 孙玲;陶士贵;;基于“空间”视角的金融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沈荣勤;胥茂森;刘胜利;;工商银行山东分行的区域发展机遇与发展战略选择[J];金融论坛;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梁锐;王皓;;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相关性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瑞妍;;经济全球化下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演变[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史青青;中国信贷波动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产出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石盛林;我国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史跃峰;金融和谐论[D];天津大学;2012年
9 于学伟;基于需求视角的货币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朱尊尊;东亚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顺;湖南省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健生;南京构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分析与潜力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洪博;上海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治理[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高倩;江苏农村金融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郭鹏;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韦亚婷;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孟然;天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严丽娟;广西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伟伟;北京市银行业空间布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2 刘朝明;关于我国金融组织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2年05期
3 姜维俊;中国金融结构分析(下)[J];财贸经济;1999年06期
4 李成;非均衡经济中区域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5期
5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6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8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9 武巍;刘卫东;刘毅;;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10 林彰平;闫小培;方远平;;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分散化空间格局——企业金融服务消费行为视角[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京祥;全球化背景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转变[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2 ;区域发展催生交通“一体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7年08期
3 秦耀辰;张二勋;刘立平;肖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投入产出拓展模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雪平;;村镇银行促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J];中国信用卡;2008年14期
5 罗林;;加快信息化进程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与当代;2008年08期
6 沈中禹;;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J];山东政报;2008年21期
8 杨坚;司帆;;区域后发优势理论: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9期
9 邓水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J];特区经济;2011年01期
10 杨荫凯;;2010年我国区域发展大事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健民;李万;叶继涛;束其全;徐磊;;技术预见与区域发展的关联及其测评方法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胡智勇;;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的理论范式演变及其启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李存金;;论区域发展中的虚拟人力资源开发[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也良;;开发生态旅游,促进区域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高旺盛;张海林;;我国保护性耕作制发展现状与趋势[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群英;;技术转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高寿利;李婷婷;吕英民;;山东省设施园艺发展模式研究——山东设施园艺发展调查[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8——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袁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以生态链为纽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Peter Stenberg;Mitchell Morehart;;区域发展和覆盖美国经济的因特网(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邓华灿;陈松林;;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晓;江阴农商行迈出跨区域发展第一步[N];江阴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婷;切忌纸上谈兵或一哄而上[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康源;从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N];中国企业报;2005年
4 记者 黄戎杰邋李效翔 通讯员 魏文忠;去年我市国税收入超143亿元[N];福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殷陆君 黄长秋;闽西南五市在漳州共商区域发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童海华;危机“催生”区域发展新格局[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石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盛娅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经济学家 白和金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 杨庆育 重庆市交委副主任 陈孝来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王小广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 王崇举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罗兹柏;区域发展渝东枢纽门户(石柱)建设高层论坛·集萃[N];重庆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彩虹;兰州白银共商区域发展大计[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巨峰;问计专家“十二五”(之四·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篇)[N];山西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卢晓平;区域发展趋于协调[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润昊;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推进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2 田华;基于知识溢出的区域性大学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旭东;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技术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义旭东;论区域要素流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群;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亚非;辽宁与广西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秦彬;20世纪滇黔桂三省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肖传强;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陈四四;区域报业与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玉阳;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布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树华;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罗送宝;陕西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海峰;大遗址环境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互动[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吕华斌;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的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2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2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