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评级认可制度的多视角分析及启示
本文选题:信用评级 切入点:NRSROs 出处:《上海金融》2010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回溯美国信用评级由过度封闭的NRSROs认可指定制度向更为开放的认可注册制度的转变历程,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制度性益处与缺陷;进而通过探讨信用评级的认可价值、信息质量和评级估值之间的关系,对信用认可制度最新取向作出了评价。凭借基于评级质量的映射手段,现行的认可注册制度仍有完善余地。此外官方认可制度既可约束评级的产出,也可使国家促进新设评级机构的市场进入,因此评级后进的国家和机构仍保有机会。
[Abstract]:This paper, by looking back at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US credit rating from the excessively closed NRSROs accreditation designation system to a more open accreditation registration system,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benefits and defects of the two systems,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recognition value of the credit 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rating valuation evaluates the latest orientation of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accreditation registration. In addition, the official accreditation system can both constrain the output of ratings and enable the country to promote market entry for new rating agencies, so that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with lower ratings st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o so.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AJY0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09JF001)成果
【分类号】:F83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俊国,傅海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及前景展望[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2 杨爱文;;外资银行进入的金融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史小坤,张化尧;美国金融业经营和监管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董红蕾;银行为何成为规制之矢:银行规制理论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5 王璇,李毅;金融监管理论演化进程及其趋势[J];华南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6 张海兵,卢家宝;战后日本金融监管制度变迁[J];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7 洪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J];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8 王璇;从金融监管理论演化进程思考其发展方向[J];经济师;2002年03期
9 杜胜,金子寿;市场约束:一种新的银行监管理念[J];金融与经济;2002年10期
10 黎四奇;评析《2001年欧盟金融企业集团监管指令建议案》[J];欧洲;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延振;证券业规制的变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2 熊大永;信用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庄海波;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董红蕾;最优银行规制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琳;中国银行业市场化与监管政策: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潘涛;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D];武汉大学;2005年
7 魏文军;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丁茗;金融监管制度博弈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9 申茹;有效治理结构与激励性规制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宋君卿;中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英;金融全球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谭春元;金融业经营模式:美国的演变与中国的选择[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震强;转型期中国证券市场公共管制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赵育宏;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效率分析及其构建[D];西北大学;2001年
5 林炜斌;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监管立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余兴发;从巴塞尔协议的演变看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董忠云;中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陈蜀春;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李红霞;国际金融监管新发展与我国金融监管完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刚;“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友伟;;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J];投资研究;2010年11期
2 ;彭雪峰:推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雪峰[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3 Lerenzo Peracchione;;评级机构遭抨击:势待革新[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9期
4 ;主权债务评级[J];青海金融;2011年09期
5 陈斌;;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J];投资研究;2010年01期
6 马红漫;;竞争机制铸就评级业生命力[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11期
7 朱伟一;;美国国内斗争的真相[J];世界博览;2011年16期
8 朱兴勤;;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功能异化及对中国的启示——欧洲主权信用危机的反思[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高艳平;;评级“三剑客”的红与黑[J];社会观察;2011年09期
10 雅玲;;挑战美国金融话语权[J];黄金时代;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忆龙;;推展中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应望江;秦慈;缪愫生;曹华叶;黄霞;程红;黎沂鑫;曾鹏;缪佳易;马妙武;;CMOs模式在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3 吴宣恭;;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姜再勇;;加强合作 开拓创新 推动环渤海区域直接融资的发展[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漆彤;;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欧盟、美国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博弈[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晶;;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7 杨继光;刘海龙;;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总体经济资本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柳;;关于在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争论及启示[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吴勤学;王晓芳;;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经济学分析[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0 赵连飞;张秀平;;征信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彭松;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共商持续发展之道[N];证券时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游,
本文编号:1622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2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