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15:28
本文选题:ST公司 切入点:资产重组 出处:《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颁布及实施,使得ST类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类特殊群体,面临着退市的压力。而资产重组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内容,能迅速改善公司资产质量,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竞争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而成为众多ST类上市公司“摘帽保牌”的重要手段。然而,资产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而言,是否真能提高企业质量、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是只作为“摘帽保牌”的手段?对投资者而言,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否真的能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重组前后财务绩效有着怎样的演变轨迹?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同重组方式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有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及呈现怎样的变化?要回答这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对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论文针对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展开研究,,探索资产重组动机和目的,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ST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监管角度、ST公司角度和投资者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全文由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和结论与建议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思路,综述了国内外公司重组绩效的研究文献,界定了资产重组的概念与内涵,分析解剖了公司重组的类型与动机,叙述了与资产重组绩效相关的主流理论。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根据《上市公司重组事项总览》的分类标准,把重组模式划分为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和资产剥离四类子样本,分别采用事件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对其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检验。研究发现:总样本和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置换三类子样本的资产重组能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资产剥离类重组模式不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存在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况,重组信息公开后介入的投资者并不能获得投资收益,丰厚的投资回报率被内幕信息交易者所攫取;对于财务绩效,不同重组模式下的财务绩效显现不同的特征。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模式重组后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且具有持续性,收购兼并模式财务绩效改善不明显且不具有持续性,资产剥离模式往往是一种改善财务绩效的过渡手段。第三部分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从证券监管角度,为监管部门制订涉及ST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政策提供对策建议;从投资者角度,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观察ST类公司资产重组蕴含的价值增长点和寻找重组绩效能明显且可持续的公司指明路径;从ST公司角度,为拟进行资产重组的ST类上市公司或其他的财务危机公司在重组模式的选择上及重组后如何真正提高ST类上市公司重组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和增加社会整体财富提供对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5;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比较——对1999年度沪市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2 王跃堂;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绩效之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1999年07期
3 吴怀平;;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20期
4 张洪珍;丁荣清;;对ST公司资产重组总体规模效应的分析及建议[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5 余应敏;王楠;;ST公司重组:缘何“屡战屡败”?[J];财务与会计;2009年08期
6 杨薇,王伶;关于ST公司扭亏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2年04期
7 余光,杨荣;企业购并股价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0年07期
8 余力,刘英;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9 朱滔;;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和长期股价表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10 傅蕴英,陈子奇;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绩效[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美卿;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苗;我国ST公司资产重组的财务绩效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25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25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