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产出、通货膨胀效应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货币供应量 切入点:向量自回归 出处:《经济问题》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中国1978~2008年的年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效应。主要进行了脉冲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并结合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的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产出有影响,在长期是中性的;(2)货币供应量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都对物价具有系统性影响;(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但效果有限;(4)中国货币供应量受到物价和产出变动一定的影响,即货币供给具有一定内生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data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08, the effects of China's money supply policy on total output and inflation are empir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VAR model. The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oney supply policy,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China's monetary policy has an impact on output in the short term. In the long run, the money supply has a systematic impact on prices both in the long run and in the short term. (3) China's monetary policy is effective, but the effect is limited. (4) China's money supply is influenc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changes in prices and output. Namely money supply has certain endogenei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项目(70675473)
【分类号】:F224;F8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强;中国货币供给、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兼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择[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2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陆云航;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4 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5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6 刘金全;张文刚;刘兆波;;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王书华;;内生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苏平贵;论利率管制与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8期
6 杜晓宇;李晓周;金焱;;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7 黄武俊;陈漓高;;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8 王涛;我国产出、货币供给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9 袁永德;邓晓兰;陈宁;;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之间的协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10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黄敏;田益祥;;VAR模型的GMDH估计方法及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3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4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孙红妮;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9 何运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许道林;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间传导机制的计量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胜;1978-2009年间我国流动性变动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9 郭瑛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有效性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陈焕焕;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3 王洪斌,董凤斌;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中国经验事实[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4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5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6 张俊喜;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J];世界经济;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萍;陈松林;王红;;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2 潘靛;林宝瑞;;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9年06期
3 王刚;;上海股市流动性和收益率的动态关系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8期
4 杨波;赵玉;李艳军;;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宏观因素——以北京、深圳为例[J];中国物价;2008年11期
5 陈源泉;黄勃;;我国利率渠道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导刊;2009年09期
6 申建文;王立平;;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效应的计量分析[J];西南金融;2008年09期
7 申建文;;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冲击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8 申建文;;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冲击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申建文;;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冲击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申建文;;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冲击的实证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战明华;李生校;;货币与产出的关系(1995~2003):不同模型的分析结果及其比较[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封思贤;;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钱争鸣;郭鹏辉;;金融DIVISIA指数与中国货币增长率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巍;;过度货币供应下的通货膨胀、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收益——来自中国的证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王信;;汇率只是硬币的一面[A];“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韬;;深、沪股市的交互影响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焦方义;;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宏观调控策略[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吉强 蒋廷玉 赵伟莉;“金融30条”凸显三大看点[N];新华日报;2008年
2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 陈波,
本文编号:1646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4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