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蓄之迷思
本文选题:储蓄增长 切入点:高储蓄率 出处:《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正随着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演变,中国逆势而上的经济表现赢得了各国的赞誉。中国一贯的高储蓄率确实对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说法称:是"中国的储蓄支撑了美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upbeat economic performance has won prais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hina's consistent high savings rate do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It is said that "Chinese savings underp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UBS全球新兴市场;
【分类号】:F83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祺;;中国高储蓄成因研究综述[J];大家;2011年04期
2 查丽华;南京高储蓄率解析[J];大陆桥视野;2004年02期
3 胡汝银;储蓄增长与经济发展:对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上海金融;1996年11期
4 吴明娟;;一如既往大抓储蓄——兼与持“不能再大抓储蓄”观点的同志商榷[J];现代金融;1990年04期
5 吴兴东;;认识储蓄意义 发挥储蓄聚集资金作用——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高级经济师储蓄研讨会侧记[J];中国金融;1991年02期
6 陈震华;;对储蓄趋势变化的分析和对策[J];浙江金融;1993年01期
7 李高楼,,张中平,于新慈;储蓄增长中的结构变动及调整方略──山西省储蓄专家问卷调查[J];中国金融;1996年08期
8 ;三季度储蓄增长逐月递减[J];江苏统计;1996年12期
9 王永龙;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及分流问题探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施兵超;析负利率与储蓄增长的并存性[J];上海金融;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杰;;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治理整顿中的储蓄政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栋;居民储蓄持续冲高的隐忧[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汉青 方烨;平抑中国高储蓄 中美高官所见略同[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谷重庆;竞争性储蓄: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本报记者 田俊荣;“储蓄国责任论”本末倒置[N];人民日报;2010年
5 李云峥;搬走三座大山 解放高储蓄[N];证券时报;2006年
6 何卫宁;给十五万亿元储蓄一个好的消费理由[N];消费日报;2006年
7 ;政府应做好应对储蓄率下降的准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本报记者:汪洋;高储蓄率蕴藏资本跨境移动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5年
9 傅勇;中国高储蓄谜团试解[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尚绪谦 田帆;周小川:社保不健全是高储蓄率主因[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科威;含劳动收入的动态消费—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2 唐军;中国居民储蓄主要结构性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进宇;中国高储蓄率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轶;中国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妍;中国企业高储蓄率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罗昊茜;高储蓄、高投资与内外经济失衡[D];暨南大学;2008年
5 许茜;中国国民储蓄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09年
6 吉馨;人口结构、不确定性与中国的高储蓄率[D];复旦大学;2010年
7 吴平凡;我国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高学鹏;高储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何金星;中国M_2/GDP高比率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宋娟;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8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5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