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结构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本文选题:二重结构 切入点:金融制度变迁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以中国特有的"二重结构"社会现象为分析切入点,认为一个扩展了的国家能力即包括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其行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获利程度以及外在的压力条件等和儒家意识形态的巧妙结合是构成中国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路径选择得以实现的充要条件。当这些约束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时,原有国家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将逐步被市场诱致性金融制度变迁所取代。
[Abstract]:Taking China's unique "dual structure" social phenomen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naly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an expanded national capacity includes its own strength, and its behavior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he skillful combination of profit degree, external pressure and Confucian ideology i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ath choice of the change of China's mandatory financial system. When these constraints chang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The former state-led compuls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changes will be gradually replaced by market-induced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chang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007JJD840193) 陕西省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与贸易”专项资金
【分类号】:F832;F091.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光;储蓄主体、投资主体与金融中介——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96期
2 胡方;中国金融制度的非均衡变迁——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3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4 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林波;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家模型与效用函数——及以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为例的解释[J];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6 段银弟;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效用函数[J];金融研究;2003年11期
7 王蓉,岳玉珠;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许秋起;刘春梅;;转型期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政府理性介入下的一种演进论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9 张杰;二重结构与制度演进——对中国经济史的一种新的尝试性解释[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6期
10 汪立鑫;意识形态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的框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吕明;;制度、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对法治“本土资源论”的一种补充[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8 李玉;;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王志东;;明清泽潞地区乡村手工业简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10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庆奎;杨宏山;;信息全球化与意识形态创新[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2 曹堂哲;;试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一种“系统范式”的宏观视角[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涂晓芳;;政府利益与政府行为[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4 谢庆奎;;论政府创新[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燕继荣;;政府创新与政府改革——“中国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杨雪冬;;技术创新与地方治理改革:对三个案例的分析[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张正平;何广文;;试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变迁——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成本-收益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10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s,
本文编号:1668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6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