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不确定性风险、治理冲突与审计师选择——来自1998—2004年中国A股IPO市场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27 14:18

  本文选题:不确定性风险 切入点:公司治理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摘要】:审计需求偏好及其演进趋势是理解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独立审计经济角色,进而评价独立审计制度绩效的重要研究议题。基于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背景,首次从信息需求和监督需求双重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新股发行市场化进程加快,新兴的高质量审计需求开始出现,核准制实施后不确定性风险越低的IPO公司更为偏好高质量审计师。另一方面,尽管一定程度上股东与经理人间的治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正相关,但有效市场约束机制的匮乏导致现阶段我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治理冲突难以引发有效审计需求,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则进一步削弱了该需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一步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效审计需求不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大股东的有效治理问题。
[Abstract]:Audit demand preference and its evolution trend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audi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n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independent audit system.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demand and supervision demand,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process of new stock issuance, the emerg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udit begins to emerge. IPO companies with lower uncertainty risk after approval system prefer high-quality auditors.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the conflict of governance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udit, However, the lack of effective market restraint mechanism leads to the conflict of governance between the major shareholders and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which is difficult to lead to the effective audit demand. The problem of "owner absence" of state-owned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further weakens the dem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large shareholder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hortage of effective audit demand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02056;7067210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后期资助项目(09HQZZ003)
【分类号】:F832.51;F2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禹来;国有企业的外部人控制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2 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 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J];会计研究;2005年10期

3 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04年05期

4 刘江会,尹伯成,易行健;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铁生;企业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姜天,韩立岩;基于Logit模型的中国预亏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4 敬嵩;雷良海;;减少国有企业代理人腐败的激励契约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5 后小仙;多边共同治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抉择[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6 张玲,杨贞柿;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综述[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7 耿建新,崔宏;国有资本监管理论与实务创新[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8 严玲;赵黎明;;政府投资项目双层多级委托代理链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张淑敏;刘军;;委托代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10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志恒;花拥军;;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财务危机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培莉;蒋燕妮;;退市风险警示与财务困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安定;姜伟;;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课题组;王朝弟;;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5 李凡军;魏海坤;宋文忠;;动态主元分析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6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实证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田满文;齐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代理成本动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正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杜俊涛;我国证券市场新股抑价与长期弱势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谢联胜;论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结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洋;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元教;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D];河海大学;2004年

7 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D];浙江大学;2005年

8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赵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玲;基于判别分析和期望违约率方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成伟;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姚禹;中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经济绩效与制度变迁[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锋梅;我国旅游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张昕;基于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曾韶东;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测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田坤;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赵卉;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预警[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陈娴;中国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罗头军;私营企业员工持股与治理机制的优化[D];汕头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江会;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2 李有根,赵西萍,李怀祖;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和公司绩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3 刘江会,宋瑞波;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违规失信的表现与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4 曹正汉,罗必良;市场竞争与国企中的职位产权制度[J];经济学家;2000年04期

5 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偏好股权融资就是缘于融资成本低吗?[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研究;2003年08期

7 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2002年04期

8 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3年01期

9 蔡祥;李志文;张为国;;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财务问题:实证研究述评[J];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兢青;陈文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2 王飞飞;;基于公司治理下的预算行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3 戴克翔;;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权激励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

4 秦国华;;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5 俞红海;徐龙炳;;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6 陈信元;李莫愁;芮萌;夏立军;;司法独立性与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最高人民法院“1/15通知”的市场反应[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7 林斌;吴贵生;王剑;;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发展趋势探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运筹与管理;2010年01期

8 马晓维;苏忠秦;曾琰;谢珍珠;;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与企业行为的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0年02期

9 龚杰;;从内部控制发展史论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方向[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01期

10 郭丽容;;基于AHP企业融资模式选择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宁;;加强管理,苦练内功,中央企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刘建东;;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邓莉;杨军;李宏胜;;银行进入公司董事会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金莲花;张志花;;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程新生;罗艳梅;刘建梅;王慧;;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从部门协作到公司治理风险评价——基于NL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案例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彭中文;何静雅;;股权结构、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基于控制权转移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曹廷求;初建学;陈德球;;完善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自主还是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自查报告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善民;陈文婷;;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周婕妤;贾良定;陈永霞;万国光;鲁倩;;第一大股东的治理作用:资源冗余与企业多元化的关系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冰洁;;CEO继任过程的权力斗争和规则依赖——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地产业步入寡头时代?[N];重庆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原 编辑 裘海亮;强化管理比融资更重要 航空动力新思维推动再创业[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孙国强;公司治理三道障碍待跨越[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杨晓龙;西安市商业银行“逆周期吸金”23亿[N];陕西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立平;赛马实业:做强业绩 回报投资者[N];证券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蔡宗琦;中信海通有望拔得头筹[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贺江兵 杨中华;银行高管密集轮换 2010年信贷力控风险[N];华夏时报;2010年

8 记者 杨毅沉;限售股转让征税是利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整理 郭峰;打造一流的新型文化传媒集团[N];证券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矫月;五粮液四项整改工作已按期完成 集团与上市公司分家在即[N];证券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郭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熊小舟;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公司绩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光荣;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荣英;制度环境、股权性质与高管变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杨勇;政府主导下的公司治理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CEO更换的证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芦峰;公司治理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少丹;项目融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王俊杰;制度合法性与国有公司治理的“选择性”路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孙君阳;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综合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伟;基于盈余管理变量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刘园;分析师跟踪与公司治理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俊青;产品市场竞争、控制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t,

本文编号:167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7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