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7 16:44

  本文选题:通货膨胀 切入点:成因分解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摘要】:现实中观测到的价格变动往往是技术进步、货币供给、需求变动与成本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准确把握我国价格波动的规律,本文使用1996年1季度至2010年1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食品价格指数四个变量,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中国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解出技术冲击、货币冲击、需求冲击与食品价格冲击并分析这四种冲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导致的价格变动的滞后期明显小于货币冲击,预测两个季度后价格变动只需考虑需求冲击,而预测六个季度后价格变动需同时考虑货币冲击与需求冲击。
[Abstract]:The price changes observed in reality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oney supply, change of demand and change of cost, etc. 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law of price fluctu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four variables of GDP (GDP), money supply (M2),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and food price index (GPI)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1996 to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0.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SVARmodel is established to decompos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ice change in China, and decompose the technology shock and currency shock. The effects of these four shocks on price chang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g period of price changes caused by demand shocks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monetary shocks. Forecasting price movements after two quarters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demand shocks, while forecasting price movements after six quarters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monetary and demand shock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07JA790004)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给冲击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2009J01312)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2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3 卢锋;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4 石柱鲜,黄红梅,石庆华;关于中国潜在GDP与景气波动、通货膨胀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8期

5 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6 赵昕东,高铁梅,吴桂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0期

7 高铁梅,刘玉红,王金明;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基于VAR模型的粮食价格指数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鲁成军;蔡敏;孙稳存;;中国粮食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与总需求冲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车卉淳;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赵友宝,李昌印;拉动内需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的边际消费倾向[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5 张文军;;改革以来我国物价波动与居民消费波动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6 马敬桂;黄普;;农产品价格对CPI和食品价格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7 董长瑞;;通货膨胀的实质与定义[J];财经科学;1996年05期

8 王云川;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及其调控[J];财经科学;2001年01期

9 李亮;杜蔚虹;;劳动力成本对通货膨胀压力的传导效应分析:湖北实证[J];长江论坛;2008年04期

10 徐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玉海;;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CPI冲击响应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潘石;;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 财政货币政策失误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3 刘乃全;刘学华;;劳动力流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安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德春;林丽;张长征;;基于物流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张同龙;;房价与地价因果关系的格兰杰检验——1998-2009中国房地产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红强;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凤杰;作物保险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胡正;中国超额货币供给研究(1979-2009):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付兴;我国粮食目标价格的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郑皓;投资与就业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蒲春花;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物价水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胡皓;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通货膨胀风险测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亚琼;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昕东;财政政策方向与力度的指示器:结构性赤字的估算及应用[J];财政研究;2000年10期

2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3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4 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5 周海春;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6 刘金全,刘兆波;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刘树成;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8 吕江林;我国通货紧缩的政策成因[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9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10 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力文;;基于SVAR模型看我国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传导机制[J];企业研究;2011年16期

2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基于社会福利的分析框架[J];南方经济;2007年02期

3 方勇;吴剑飞;;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4 简泽;;货币冲击的动态效果[J];当代财经;2006年09期

5 李海英;郑妍妍;;价格周期中的“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谜”[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王一鸣;赵留彦;;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效应分解[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7 黄桂田;赵留彦;;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8 刘金全;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与通货膨胀过程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年06期

9 刘金全;李楠;刘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率的成分分解及稳定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10 刘忠江;;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对中国1992-2007年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学军;唐焕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李敏;王相宁;缪柏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西班牙[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4 ;挪威[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5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战明华;李生校;;货币与产出的关系(1995~2003):不同模型的分析结果及其比较[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段誉;陈凯;;通货膨胀预期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测算[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8 陈宪章;汪定伟;;冲击型负荷下多生产阶段存储模型的研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意大利[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挪威成为首个进入加息周期的欧洲国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 李明亮;七因素将导致CPI持续回升[N];证券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韩晓东;樊纲:未来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楼春豪;通胀与供需矛盾[N];人民日报;2010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厉以宁;要预防通胀,更要注意滞胀[N];人民日报;2010年

6 陆春华;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带隐忧[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吴晓灵: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N];证券时报;2011年

8 汪巍;南亚国家应对次贷危机的举措与成效[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记者 胡小兵;消费开始回暖 德刺激计划显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杜静 通讯员 陈文德;CPI虽踩“红线”,但言加息为时尚早[N];海峡财经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素然;通胀指数债券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文静;我国费雪效应的非参数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晓飞;中国自然失业率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张搏;我国货物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施真强;战后美国利率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聂小刚;经济冲击与汇率制度的选择[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升慧;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率的测算、特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鹏;中国通货膨胀率测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江宁;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世雷;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俞萍;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效应的定量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秀钢;基于长记忆过程的中国通胀率与通胀不确定性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李莹;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潘方卉;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燕敏;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及其修正[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2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72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