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
本文选题:股票市场 切入点:资源配置效率 出处:《生产力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通过Jeffrey Wurgler(2000)分别计算出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无论是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均不显著相关;无论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在一阶条件下,无论是股票发行市场还是股票交易市场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二阶条件下,经济增长对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的效率影响作用在统计的显著性上大大增加等重要结论。
[Abstract]:Capital forma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of the stock market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trading market by Jeffrey Wurgler 2000, and on this basis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ese stock marke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hina's stock market, whether in the stock market or the stock exchange market,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conomic growth.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first order condition.However, under the second order condition,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stock trading marke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2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4 唐齐鸣,李春涛;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恩民;;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孙士金;潘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内外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3 李兴江;董雅丽;;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4 单俏颖;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王晓莉;韩立岩;;基于DEA的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分布有效性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谭小平;;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偏好的制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冯斌星;;探索金融中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效率观的视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华,鄢华;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决定因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伟明,张永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文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晓红;;渐进改革中的利率制度安排与变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鹏飞;郑江淮;;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宏瑾;高晓红;纪淼;;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善利;朱启兵;唐正清;;股权结构、治理模式与公司业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许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若干问题[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钊;彭迪云;;南昌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戴季宁;陈海波;;关于安徽省信贷集中度的调研报告[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妍妍;脉冲响应函数理论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兴凯;金融服务业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剑;基于利率、汇率、股价联动性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综合度量的阶段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汤志强;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周军民;中国国债风险与绩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陆怡然;中小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孟宇;辽宁省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洪景玉;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基于湖南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江霞;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宋秀玲;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盼红;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彭瑛琪;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义相;证券市场的第三次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2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从流动性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2 李玉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3 E.J.米香;任保平;梁炜;;经济增长的代价[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4 廖俭;杜金岷;;股票市场发展对广东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5 朱兴勤;;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不适用性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华;;我国西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7 海闻;;对待经济增长不能走极端[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8 权衡;;共容性组织与激励性增长:超越“政府—市场”的分析逻辑——政党功能的经济学思考[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9 魏颖;;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10 ;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六大问题[J];求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少广;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婧;“次高速时期”我国增长或将呈现新模式[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宏观经济季度报告课题组 执笔 张斌 何帆 徐奇渊;警惕当前经济增长反弹出现逆转[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双华斌;中国经济将步入次高速周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方烨 李克;保持经济增长 消费“马车”仍需提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是件好事[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立 方;资源配置效率是核心[N];证券日报;2004年
8 记者 张小梅 张骅;解决经济增长有效支撑是关键[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记者 孙秀霞;我省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态势[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昌鸿;美经济增长步伐放慢[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波;股票市场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茹海燕;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晓燕;陕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贺福珍;京津沪三地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的比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陈梅;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赵家龙;中部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帅富成;长株潭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康一琼;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叶新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和制度动因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林杨;内蒙古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9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8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