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美国金融制度分析——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一种解释
本文选题:次贷危机 切入点:美国金融生态系统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0年S1期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究其制度的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生态系统以国内消费信贷的增长和国外资本流入作为信用循环的基础。由于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放大了潜在的信用风险,一旦国内消费信贷的债务人中出现较多的违约行为,信用循环断裂就将引发信用危机。美国金融生态的制度优势在于,美国只要保证长期的对外资本扩张和国际政治强势地位,就获得持续的信用流入,使金融生态得到回复。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growth of domestic consumer credit and the inflow of foreign capital are the basis of the credit cycle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ecosystem.Because the leverag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magnifies the potential credit risk, once the debtor of domestic consumer credit has more default behavior, the credit cycle break will lead to the credit crisis.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of American financial ecology lies in that, as long as the United States guarantees long-term external capital expansion and strong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t will obtain a sustained credit inflow, which will restore the financial ec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分类号】:F8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2 白钦先;主父海英;;金融阈值视角下的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被漠视的金融临界点[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吴娓;刘帅;;失败的制度: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娟;汪宗田;邓新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对两大危机的希望——生态马克思主义双重危机论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梁媛;;政府隐含担保与消费者过度负债[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3 阳建勋;;美国对次贷危机干预的两难选择与启示[J];财经科学;2008年09期
4 王锋;李宇嘉;;我国经济增长背景下的房地产市场与金融稳定[J];财贸研究;2008年05期
5 陈丰;;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研究——基于金融生态演化视角[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6 宋绍强;;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7 朱雅琴;;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年09期
8 余力;李晨保;赵鹏;;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9 李繁荣;;马克思土地所有权论述中的生态思想及当代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余波;;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历程与根源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志兴;我国金融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计量分析:基于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胡俊;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远征;评麦金农东亚美元本位下的汇率说[D];吉林大学;2008年
4 马辉;中国金融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晨;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的区制关联性与风险度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主父海英;金融负外部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杨洋;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周丽莉;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娄春伟;基于多目标决策与数据挖掘融合方法的主权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愫璜;;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2 乔静;;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康国光;;金融危机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49期
4 祁绍斌;;从迪拜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关系[J];生产力研究;2011年04期
5 郑娜;;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之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6 唐勤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8年15期
7 陈兵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发展;2008年07期
8 张炳辉;马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警示[J];经济纵横;2008年07期
9 王保岳;;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冷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姚慧;龚思炜;;从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危机谈广西房地产市场[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兴霖;马骏;;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制度分析[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2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崔光胜;;服务型政府内涵的三个维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何梅;刘永芳;周玲;;烧伤患者死亡时间讨论与护理排班制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潘英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金红;;基层政府行政能力的制度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9 尹优平;;金融危机对支柱产业的传导及实证研究:山西样本[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清杰;;公司治理效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才栋;美国2004年大选和选举制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任辉;公安机关廉政建设的制度分析[N];人民公安报;2004年
3 叶敏 书评人;制度的自然延伸之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贵州省纪委、监察厅;贵州涉农资金制度分析及对策建议[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肖自强;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巴曙松;清白与空白[N];证券日报;2004年
7 王跃生(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制度分析与现实关怀[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记者 汪莹邋通讯员 汪晓丹 董李军 郭争峥;欧盟成最大出口地区[N];嘉兴日报;2008年
9 顾自安;制度分析的经济意义[N];中国信息报;2005年
10 李义平;根子还是在体制上[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王晓芳;运输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迟铁;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盛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D];同济大学;2005年
6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杨绪彪;美元本位制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国际传染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夏蜀;银企债务重组:制度分析与金融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邹s
本文编号:1691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9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