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高储蓄率部门特征、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4-01 16:11

  本文选题:储蓄率 切入点:资金流量表 出处:《经济学家》2010年03期


【摘要】:对中国总储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逐年降低,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不断上升。基于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统计数据,本文从部门可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角度,对我国居民、企业及政府三部门的储蓄率变化进行剖析,同时,建立计量模型对问题的变化原因做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比例,实施"减税降负、促进消费"的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对劳动者支付水平等。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otal savings structure, we can find that at present, the savings rate of residents in China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high savings rate comes from the rising saving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sector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China's capital flow statement from 1992 to 2005,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inese residents from the angle of sector disposable income and marginal saving tendency. The change of savings rate in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should be raised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at the tax reduction and negative reduc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tax system of consumption, and to increase the pay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to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labor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2009年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性目标研究,编号:2009-A-03-B)
【分类号】:F83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2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3 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翁小丹;江悠悠;李茂琴;;论发展保险业与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3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殷剑峰;;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1期

4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6 屈路;;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深层思考——基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7 闫坤;鄢晓发;;Frugality and overspending:sources of Sino-U.S.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8 樊纲;魏强;刘鹏;;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fiscal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9 邢志平;;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研究——基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2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9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10 王红领;唐军;;工资水平与企业研发投入 基于2000-2004年间232家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10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强;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05期

2 臧旭恒,张继海;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3 马丁·费尔德斯坦;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2期

4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5 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6 张新泽,王毅;“存差”误解和贷款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7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8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9 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10 严先溥;;中国消费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志刚;吉馨;樊潇彦;;中国居民储蓄率真的过高吗?——事实与原因的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年04期

2 郭浩;对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1年04期

3 张凯;上官夏夏;;中国居民储蓄-收入的计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4 周珊珊;;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8期

5 王毅;石春华;;中美储蓄率比较:从核算口径到经济含义[J];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6 张秀平;;广东省住户部门消费与储蓄关系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年03期

7 董青马;胡正;;中国高储蓄率是超额货币供给的原因吗?——基于1992~2007年国家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3期

8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研究——基于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9年04期

9 郭振林;储蓄、信贷、投资与可持续增长[J];西南金融;1997年07期

10 沈梦滢;;中国低消费率现象解读[J];经营管理者;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秋阳;;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和资金关联模型[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扬;殷剑峰;刘煜辉;;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两个基本战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国军;赵洁;孙然;黄微笑;;跨期消费均衡与计划生育综合保险的储蓄替代[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4 刘广如;刘哲;;我国消费信贷现状考察[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叶明华;;收入增长、通货膨胀与中国商业保险需求:1980-2008[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福元;;对南京建设小康型养老休闲中心的刍议[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8 郭雪松;;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投资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谢永刚;张家丹;;灾后重建的理论探讨:基于生产力发展经济模型的应用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10 唐珏岚;;1982—2005年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虎 支玲琳 整理;既要应对危机,亦要思虑长远[N];解放日报;2009年

2 褚福全;从美国储蓄率零增长看中国的热消费[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记者 徐思佳;美国储蓄率过低 造成全球贸易失衡[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蒋菡;构建社会福利体系恰逢其时[N];工人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开智 蔡若愚;2009,期待走好科学发展的每一步[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刘日红;日本经济增长新路难寻[N];国际商报;2003年

7 贺菊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殷剑峰;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降低储蓄率[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型基金经理 郑拓;机遇大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国泰君安 张晗 张峗;对市场和经济数据的再思考[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牟晓伟;日本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姚海明;中国金融路径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结构与效率[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静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鹏程;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私人储蓄率下降之谜[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吕香亭;中国资金流量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袁莎莎;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4 卢冠锋;什么在阻碍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许茜;中国国民储蓄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D];河北大学;2009年

7 王晨烨;人口年龄结构、储蓄率与经常项目关系[D];浙江大学;2007年

8 姜伟;我国最优储蓄率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沈忠泉;对我国利率政策绩效的实证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张圣醒;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选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6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96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